明代闽中诗派唐诗接受历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dfo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中诗派是与明朝相始终的一个独特的诗派。这一诗派的成员大多来自福州各县,以唐诗为宗法对象,醉心于盛唐诗歌的雅致高华。以往的唐诗学研究者大多关注这一诗派早期的代表评论家高棵及其《唐诗品汇》,肯定《品汇》对明朝的拟唐风气起到了引导和推动的作用,是明代“格调论”的先声;而关注闽中诗派的学者则又多注重闽中诗人诗歌创作的各自特色,未及探求这些特色产生的深层因为。本文拟以闽中诗人在明代初期、前期、中期和晚期的唐诗接受情况为切入点,考察明初福州诗坛“独尊盛唐”的文化背景、《唐诗品汇》和《唐诗正声》的影响力问题、“独尊盛唐”宗旨汇入诗坛主流的方式、以摹拟“盛唐之音”为宗旨建构本土传统的经过、本土诗歌传统对新主流及新风气的抵触和吸收、晚明闽中诗派宗法四唐的成因。   本文首先追本溯源,通过考察元末明初诗学文献,发现福州的地域文化中具有“道南理窟”的性质,在元代并未形成学唐的风气。直到元代中后期,福州诗人在与主流诗坛和邵武诗人的交往后,才开始摹拟唐诗。这一过程始于张以宁,继之者为明初林鸿,林鸿又将诗法传授给高棅、周玄、黄玄等人,由此慢慢扩大影响。高棅在理学文艺观上重新解释了诗歌“独尊盛唐”,使之适合明初的政治需要。随着高棅、王褒、王恭、周玄、郑定等人入京任职,他们的创作成为“鸣国家之盛”一类诗歌的典范,促成了绵延半个世纪的台阁体诗风。同时通过列表比较,说明高棅的《唐诗品汇》和《唐诗正声》是明清唐诗选集最重要的底本。而且,通过成化时期的出版情况,我们也能发现在中央政权控制力减弱的这段时间里,福州的一些文人开始整理明初诸子的诗集,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唐音”为评价标准,以林鸿、高棅、王恭为源头的本土诗歌传统。   正德初,由于政治的黑暗和君主的无道,士人中掀起一股追求清明政治的风潮,此期的诗歌激昂慷慨,以继承杜甫的精神和诗风为特色。闽中郑善夫在与“前七子”的交往中受到他们的影响,把这种诗风带回了福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但同时受到了更多人的抵触。这种现象与林鸿当年返乡后遭到的冷遇类似,表明本地既有的诗歌传统(甚至是文化传统)对于背叛本派传统、皈依新的主流或风尚的“叛徒”的敌意。   但是,当接触、交往不断增加时,这些传统守护者往往乐于接纳、吸收别派的优点,然后在自己的既有传统基础上形成新的观念。通过分析晚明的《小草斋诗话》和《石仓十二代诗选》,我们可以发现,晚明闽中诗人和评论家在与格调派、公安派、竟陵派等主流诗派或者诗坛新时尚的交往中,不断地吸收各派诗论的特点,不再坚持以盛唐诗歌为惟一榜样,而是提倡重视诗人性情,学习与自己性格、才情类似的唐代诗人,形成了比较通达的唐诗观念。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日前推出Fluke 190-504 II系列500 MHz ScopeMeter?示波器,这是第一款达到500 MHz、5 GS/s实时采样率的四通道手持式示波器,采用密封、坚
宋代两浙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北宋初期就已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及至南宋,又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迅猛发展、高度领先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经济丰富了两浙人的生产、商贸与
本文研究如何发现热点话题,并将该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大规模的教育新闻网页中发现教育热点话题。在研究过程中,不仅采用统计方法,而且利用语言学知识辅助研究。首先,本文采用向
学位
在西方殖民主义侵袭东方的背景下,东方学在18世纪晚期兴起。英国学者威廉·琼斯(1746~1794)被称为东方学的奠基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很多相关论著对琼斯都有所提及,但专
本文选取五代时期西蜀与南唐两大词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两大词人群体在词作内容,艺术风格,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造成西蜀与南唐词面貌各异的
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之后,信息方式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为了研究这种影响,本文从信息方式与人格的关联因素入手,着力探讨各种不同的信息方式与一定的人格倾向之间的紧密联系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在万象更新的日子里,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交相开幕,“两会”代表、委员齐聚首都,围绕温家宝总理所作
学位
金刚石绳锯已在石材锯切工业中应用多年.近几年来绳锯市场比其它多数刀头型金刚石工具增长快得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发现绳锯新的应用与需求.新型金刚石绳锯必须满足一系列
亚伯拉罕·巴·约书亚(Abraham.B.Yehoshua)1936年出生在耶路撒冷,是“国家一代作家”之中的杰出代表。约书亚最初以短篇小说奠定其文坛声誉,1977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