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自由——现代性视野中马克思自由观的哲学反思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w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问题通常被认为是与人的生存相伴生的一个问题,其实确切的说,这只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原因在于对自由问题的关注,源于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在此之前,人从来没有占据主体的地位,也不可能成为万物的尺度,人相对于主体而言根本不存在自由的问题,因而也不能提出主体的自由问题,这一点在中世纪表现得特别突出。只有在人被确立为主体之后,自由才能被设想为人的一个基本属性,如何实现自由才成为人们思想的一个重心。从这一点上来说,自由应该是近代社会以来的产物。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现代性的实质就是主体性,现代性的自由观的哲学基础就是主体形而上学,在这种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可以分析出现代性自由观的内涵及其内在缺陷。马克思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关注,开启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传统形而上学包括主体形而上学进行了理论上的批判,因而马克思在哲学变革的同时,对自由的内涵及其实现的样式也提出了新的理解。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一方面坚持了现代性自由观的某些合法因素,强调了自由对于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批判了现代性自由观中所包含的那些抽象因素和虚幻因素,使得自由更具有现实性。马克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把自由放在人们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考察。因而,认为,马克思提出了一种历史的自由观,这种自由观不仅内在于生活和实践,更内在于历史之中,从而消除了现代性自由观的一些内在缺陷,使得自由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与人的关系更为紧密和实在。因而,本文主要是依据自有问题的重要性,进行考察。将通过分析梳理现代性的自由观所存在的内在缺陷,来突显马克思对自由问题的变革性,使得马克思的自由观能够更好地引导实践,让自由的实现与人的生存的改善更紧密地关联起来。
  本文将通过一下几章的论述来实现预定的理论任务。
  第一章:自由问题的突显和现代性的兴起。自由问题在近代伴随启蒙运动被明确地突显出来。启蒙运动冲破了中世纪宗教异化的生存状态,开启了"现代性"的历程。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到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再到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哲学家们探索了不同的人类自由道路。现代的基本内涵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理性自由;第二,个体独立性及其自由;第三,人的潜能的实现。
  第二章:康德的自由观的贡献及其困境。康德哲学开启了现代性自由观。这是康德自由观的历史贡献。康德的自由观同样存在着困境,具体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道德形而上学中的主观的道德自由;其二是在现实层面上,以"世界公民"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上帝的国"。康德自由观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和抽象的人道主义原则。
  第三章:黑格尔的自由观及其对康德自由观困境的克服。黑格尔的自由观是以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为其逻辑基础的。对于黑格尔来说,自由首先是"绝对精神"的自由,而不是"人"的自由。黑格尔的伦理自由克服了康德的抽象的道德自由的主观性,进入了历史的客观性。黑格尔把历史同样看作是绝对精神自由的一个环节,其自由观仍然是反思意义上的历史性,而非现实的历史性。
  第四章: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原理。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包括了四个过程:自然自由、劳动自由、类本质自由和历史自由。所谓历史自由,其第一维度是个体人的感性自由。其次,历史自由是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来实现的。最后,历史自由不是道德或伦理中的理论理性自由,而是社会关系中的实践理性自由。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第一个原理是"类本质"原理,由此推出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私有财产的扬弃,是经济学规律所解释的自由的必然性。最后,历史自由观是表现在"社会关系"之中,构成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这是历史自由观的社会发展原理。
  第五章:马克思的历史自由观对现代性的扬弃。在自由观的问题上,马克思扬弃了现代性。一方面,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抽象人道主义自由观,将自有问题纳入到了现实的历史当中;另一方面,马克思仍然为人类社会提出一个理想的终极关怀,这一做法仍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痕迹。而后现代哲学的兴起,为探索人类自由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社交媒体平台是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如论坛、微信等。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流行度与认可度不断提高,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传统纸质阅读所投入的时间不断减少,而对在线阅读投入的时间逐步增多。在互联网环境中用户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资源的创作者和传播者,这导致了社交媒体帖子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社交媒体上帖子面临着两大急需解决的难题:一方面,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表了海量的帖子,使
股票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股票收益率和流动性是与经济运行和经济环境关系最为紧密的两大部分,也是学界和业界最为关注的重点部分。股票收益率是投资者最为聚焦的重点,而流动性更是股票市场的生命力所在。社交媒体中蕴含的信息不但冲击了股票市场的信息环境,同时也为市场效率的路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与股票收益率和流动性间的关系已然成为了当下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较之主板市场而言,创业板成立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资源储蓄量不断减少,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城市经济开始衰退,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的主要途径。高新技术产业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体现,是区域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资源枯竭型城市能否增强竞争优势,快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各个行业的发展,电子服务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收集和处理个人数据并为公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办公:电子政务使政府工作更公开透明、简洁有效,为企业和公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重构了政府、企业、公民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及政府保护的相对滞后性,使得电子政务在促进公共服务、推动经济发
学位
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和公民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得传统的供应链系统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绿色改造,任何管理活动都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便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管理者以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完善与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也迎来了黄金的发展期,网络直销、电视直销等渠道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也希望能够尝试不同渠道的购物体验,因此不少企业都开辟了多渠道的分销系统,多
学位
在本实证研究中,我们解释了在LinkedIn社交网络背景F的行为意图和隐私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在现有的社会网络和信息管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我们对文献进行详细和批判性的回顾发现,隐私问题对于解释社交网络用户的行为意图具有潜在的价值。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找出是什么导致了社交网络的行为意图和使用,尤其是考虑到用户可能存在的隐私问题和顾虑。  有研究发现,一般的隐私问题反映了维护隐私的基本需求和
学位
信息技术和物流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全渠道购物模式便是其一。在全渠道购物模式中,线上下单线下取货(Buy Online and Pick up in Store,BOPS)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BOPS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模式以及纯线上购物时不具备的现场退换货等服务。此外,BOPS具有拓展线上需求、激发线下潜在消费、为商家免去邮寄产品流程等优点,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与共赢。但正因为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趋加快,大量农地被国家征用,因此也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群体。随着征地数量的增多,失地农民群体也越来越庞大,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主要表现为就业方面面临困境、土地补偿报酬权益的流失、财产权的流失、基本生活保障权丧失、社会关系网络缺失、利益表达能力短缺、发展权缺失。  本文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分析了失地
学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从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和逐步“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转型”和发展演化过程包括了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技术演化是表现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方面和内容之一。  在古代,中国是技术扩散的“扩散源”,而在近现代时期,中国成为了技术扩散的“输入方”。可是,近现代时期技术扩散在中国的经济社会意义和影响却空前广泛而深远。本文的目的是,努力在技术与经济、制度、
学位
《中观心论》是清辩论师现存唯一的梵文著作,仅保存在丹珠尔中的《思择炎》则是《中观心论》的唯一古注,其中的《入抉择数论之真实品》、《入抉择胜论之真实品》、《入抉择吠檀多之真实品》是目前所知最早系统叙述并批判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思想理论的佛教文献。本文以这三品的梵文贝叶写本和藏译刻版写经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梵文原典与汉译文献,考察了佛教中观派对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三大“外道”思想的记述与批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