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性脑膜炎特殊头颅影像学表现2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例CT平扫为双侧基底节高密度灶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拓展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相关知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CT、脑脊液检查、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患者CT表现基底节高密度的可能原因。结果共有2例CT平扫累及基底节区高密度灶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病例1患者发病后4月余在CT平扫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结节状或类圆形高密度灶,主要症状为头痛、手抖、幻视,先行肺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隐球菌病变,后多次行颅脑CT发现双侧基底节区高密度影,脑脊液中培养出了隐球菌,予抗真菌治疗症状改善,病情不稳定,反复在我院及当地医院治疗,经1年多治疗随访患者神经症状较前改善,脑脊液结果较前好转,颅脑CT提示颅内病灶较前缩小;病例2患者发病后20余天行CT平扫表现右侧基底节、岛叶见多发类圆形异常密度影(边缘密度高,内部密度低),主要症状为头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肢体抽搐,在我院行右侧基底节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隐球菌性肉芽肿,腰穿找到隐球菌,术后继续予抗真菌治疗6月余达到治愈指标。头颅CT术后多次复查均可见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斑片状高密度影。复习文献发现自1990年至2020年国内外在CT平扫表现为基底节区高密度灶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类似报道仅有1990年报道的一例,该例头颅CT显示右尾状核头部,左内囊以及额叶和枕叶有高密度病变,但因年代久远,未能获取相关资料。结论:(1)CM可在颅脑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高密度灶,可能是隐球菌慢性肉芽肿、钙化在CT上的表现,此外,隐球菌性肉芽肿亦可在CT上表现为基底节低密度病灶,经抗真菌治疗颅内病灶可缩小,症状有所好转。(2)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性肉芽肿占位效应明显时可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术后辅以抗真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连续机器人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受到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连续机器人控制任务在实际中无法精确建模,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合理规划控制策略,且设计好的控制模型易于受环境干扰信号影响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因此,通过数据驱动方式进行连续机器人控制策略的学习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基于策略梯度(Policy Gradient,PG)的连续空间无模型强化学习(Model-f
本研究就南海水域软珊瑚共生真菌对农业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和多样性分析进行了探究。1中国南海水域软珊瑚共附生真菌多样性研究本研究的材料为从中国南海水域采集的5种软珊瑚,从这5种软珊瑚中分离得到102株共附生真菌。通过结合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这102株共附生真菌进行鉴定,确定其种属。目前,从棘穗软珊瑚(Dendronephthya sp.)中分离得到的真菌数目
核能作为一种低碳排放、技术成熟、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式下越来越被重视。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是世界上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具有提高铀资源利用率、经济安全、放射性废物少等突出优点,是我国核电发展战略的第二步。不锈钢乏燃料组件是从快堆退役的、具有强放射性、被坚硬不锈钢包裹的乏燃料,其存放的安全和成本问题及核元素的回收再利用问题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不锈钢乏燃
在过去的250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增加了近40%(从工业革命前的280 μatm到现在的400 μatm),大气中不断上升的CO2主要来自工业革命后人类活动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CO2除了加剧温室效应,还与海洋不断进行着气体交换,使得人类活动排放的CO2约有1/3被海洋吸收,造成了海水酸度的增加、pH值的降低等,也就是,海洋酸化(Oceanacidification,简称为OA)。据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cus(Rupr.et Maxim.)Harms]系五加科植物(Araliaceae),是我国北方地区常用的药材之一。刺五加全株皆可入药,其中尤以叶子使用普遍。刺五加叶药理作用有抗肿瘤、抗疲劳、抗应激、抗炎抗菌及免疫调节等,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临床病症。本课题以刺五加叶为材料,研究干法(振动式超微粉碎)和湿法(高压均质)两种超微粉碎方式对
目的:比较HIV阴性与HIV阳性患者感染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的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5月-2019年4月通过血液、骨髓、痰液等标本真菌培养或皮肤组织、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病理检查出TM确诊及临床考虑TM感染,多次标本真菌培养未培养出TM,但血清TM载量分子检测阳性的TM感染的17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结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反式转录激活因子(HIV-1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HIV-1 Tat)可引起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功能障碍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β)脑内沉积,促进HIV-1相关性神经认知障碍(HIV-1-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
目的:分析1995-2014年间5次广西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中汉、壮族7~18岁学生的视力动态变化状况,总结其特点和规律,比较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在民族、性别、城乡、年龄组间的差异,探讨广西汉、壮族学生视力低下的防控重点,为制定学生的近视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查询法,搜集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资料,提取广西汉、壮族7
目的:探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arneffei)感染THP-1细胞后对THP-1细胞CD86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以及潜在机制的讨论。方法:1、从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皮损组织中分离得到真菌菌株,分别在27℃及37℃培养该组织分离株并对其形态进行鉴定;2、提取该分离株DNA,进行PCR扩增及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在NCBI上进行序列比对
血清型作为大多数病原菌的一种生物学表型,在病原菌的鉴定、传染病的调查和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志贺氏菌(Shigella)是引起五岁以下儿童中至重度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志贺氏菌血清型的鉴定主要采用传统的玻片凝集试验,但该方法费时耗力。文献已报道的基于PCR的分子鉴定方法不能覆盖全部志贺氏菌的血清型。因此建立高效、快速、高通量的新型志贺氏菌血清型分子鉴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成果如下: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