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空气储能系统热力性能研究及优化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紧张、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新能源利用和与传统能源结合、能源使用侧节能优化的研究是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储能技术是处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存储问题的方法之一。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利用了分布式能源的理念,在处理风能、水能、光能等直接接入电网引起的电网不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上具有很好的表现,对我国能源发展改革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带储热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基础上改进的液化空气储能技术凭借其储能容积小、储能密度高、可实现移动存储等优越性能,成为未来的储能技术研究方向发展的热点。
  本文基于热力学理论对液化空气储能系统进行了建模和参数优化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热力学理论对液化空气储能系统的四个模块,八个主要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建模,并根据提出的系统整体评价指标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说明,分析出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参数。
  2.由于系统设备复杂、热力过程较多,本文对系统各个主要环节热力参数的确定和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较低的储能压力和较高的释能压力有利于提高系统整体效率,由此确定储能释能压力分别为7 MPa和10 MPa,同时分析出随着换热水的流量的增加,系统最高温度降低,而系统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系统效率存在一个理论最高点。
  3.建立了液化空气储能系统的?分析模型,在参数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该系统的?效率,绘制了?损失分布饼图,分析出?损失最大在蓄冷器中,主要是由于此时工质温度极低,直接换热时的冷量?损失大,计算并分析了减小?损失的措施。
  4.建立了液化空气储能系统运行时的多种工作模式,包括单一供能模型和冷热电联产模型。针对单一供能模型,分析了该模型进行热电冷解耦的可行性;针对联产模型,在参数建模的基础上计算绘制联产效率变化情况图。最后运用一个实际算例,计算液化空气储能系统所具有的热力学参数,分析液化空气储能系统的性能参数。
其他文献
微乳液是一种连续相中离散大量互不相溶离散微小液滴所形成的多相体系,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材料等各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程操作中,液滴通常会在周围连续相外流场的作用下被动地出现位移、形变、破碎等一系列复杂的流体动力学行为,进而影响到相关工艺效率与质量控制。因此,如何实现微乳液体系中液滴动力学行为的精确、灵活操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将电场主动控制施加于常规流场操控液滴过程,能够为实现
学位
生物质储量大、可再生,通过气化方式制备合成气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链气化技术采用载氧体为气化过程供氧,避免了传统气化方式中纯氧制备过程的高耗能、高成本问题,同时载氧体的多样性也为燃料的高效转化、焦油的高效重整提供了可能。铁酸钙载氧体是一种新型的 Fe-Ca 复合载氧体,兼具了铁基和钙基载氧体的优点,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考虑到未来化学链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趋势,本文利用预熔型炼钢造渣剂制备
学位
随着国家对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不断提高,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已势在必行。旋转喷雾干燥塔蒸发技术具有投资运行成本低、水质适应性强等优势,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本文利用脱硫废水雾化性能测试系统与模拟烟气旋转喷雾蒸发系统,研究了脱硫废水的雾化特性与脱硫废水的旋转喷雾蒸发特性及其氯元素在气固相的迁移转化规律。  基于搭建的脱硫废水雾化性能测试系统,借助PDA对不同物性的脱硫废水雾化粒径进行
学位
脉动热管因其优秀的工作适应性和当量导热性能等诸多优点被视为一种用来解决复杂受限空间内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的新型传热元件。然而,由于冷热端温差导致的饱和压差是推动脉动热管内工质运行的主要驱动力,因此与传统毛细芯式热管相比,其工作均温性一直不够理想,并且驱动力单一造成的蒸发段补液能力有限也使得脉动热管的传热极限和重力适应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将烧结式毛细芯引入传统无芯式脉动热管内壁面结构设计,从
学位
燃煤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因为其技术成熟、脱硝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SCR脱硝系统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并且同时控制NOx排放浓度和氨逃逸率难度大,机理建模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对于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国内某2×1000MW燃煤机组历史运行数据,主要采用智能算法对燃煤电厂 SCR 脱硝系统进行建模与多目标优化,以达到控制出口NOx和NH3浓度的目的。  主
学位
大型船舰装备研发与技术升级是海防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核反应堆为其提供动力是未来的明确发展方向。现阶段大型船舰普遍采用以压水堆结合蒸汽循环的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较低且其进一步提升受限,开发高效紧凑的新型动力系统是提升船舰整体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O2)循环在反应堆冷却剂出口温度范围内,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设备结构紧凑
学位
气固流化床广泛应用于化工、电气、冶金等行业,其流动参数及流型测量对流化床的机理研究及系统控制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可通过测量管道外电极阵列间的电容向量来重建管道截面介质分布,具有实时、非接触、经济、可靠、安全等优点,逐步用于气固流化床的流动可视化测量。本文主要针对ECT重建存在的“软场”和病态问题,研究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电容层析图像重建方法,开发了相应的ECT测量系
学位
相变储能作为一种储能密度较大的热能存储方式,可以有效弥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中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然而,相变材料较低的导热系数使得相变储能过程中的传热性能较差,这极大地限制了相变储能的应用潜力。为了改善相变传热性能,本文基于相变材料和相变储能单元两方面展开研究。制备了一种导热增强的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相变材料物性和储能单元几何构造对相变传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建筑能源消耗的增长,在此背景下“近零能耗建筑”因其低能耗、高能效、对环境污染少且人居舒适性好等特点,逐渐成为目前应对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而方案阶段的建筑设计是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南京地区一典型高层居住建筑为例,选取影响建筑能耗的多个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并确定模拟阈值,利用 SketchUp、OpenStudio、EnergyPlus
学位
生物质热解制油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生物质利用方式之一。然而生物质结构复杂,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大分子热解气难以被转化为小分子组分,冷凝后得到的生物油中含有较多重质组分,粘度高、流动性差、转化利用困难,目前提质技术成本高、工序复杂,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大分子热解气官能团较多、易聚合、含碳量高,是制备多孔碳材料的理想碳源。多孔碳材料近年来因其优良的耐热性能、高导热系数、良好化学惰性、高电导率等优点,被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