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抗病毒倍半萜分子网络库酸叶下珠抗乙肝病毒活性倍半萜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乙型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疾病,病毒感染一直影响着人类健康。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以核苷类药物和α-干扰素为例,核苷类药物的长期治疗会导致耐药性;α-干扰素面临脱靶或副作用的问题。然而接种疫苗只能预防作用,对感染者无效。因此,迫切需要发现新靶点和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天然产物作为新药的重要来源,发现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为治疗人类疾病的新靶点和机制提供了机会。然而,如何有效地找到活性化合物是天然产物研究的一大挑战。以前,民族药理学知识、生物活性提取物的筛选和生物测定指导的分离激发了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近年来,基于生物活性的分子网络显著提高了发现活性天然产物,进而提高发现药物先导的效率。倍半萜基本碳骨架由十五个碳原子组成,这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植物中,由于生长环境和温度不同,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使此类化合物成为萜类最大的群落。更有趣的是,倍半萜类化合物还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作用,尤其是倍半萜内酯,具有抗病毒等作用,所以针对抗病毒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研究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城之一。为此,本研究论文构建抗病毒倍半萜分子网络库,对酸叶下珠中抗乙肝病毒活性倍半萜类分子开展研究。首先,本论文第一章对治疗乙型肝炎药物现状和抗乙肝病毒(HBV)天然产物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总结了天然产物的结构多样性和生物相关性,是寻找新的治疗乙肝药物的源泉,为抗HBV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提供参考。其次,现代药物发现的瓶颈之一是药物筛选的化学多样性的局限性,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植物类群和结构类群中,快速发现化学多样的天然分子一直是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具有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可能具有相似的活性,化学信息学计算化学中二维结构相似度搜索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本论文第二章提出基于R语言中两个内运行的化学信息包Chemmine R和Chemmine OB,来实现化学结构相似度计算,利用“cluster_louvain”进行聚类分析,不同的社区提供不同颜色进行标记,寻找倍半萜优势骨架,解决结构多样性的盲点,快速发现化学结构相关性,找到具有抗HBV活性化合物,值得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倍半萜骨架类型,推进抗乙肝病毒先导分子的发现。最后,本论文第三章基于上述分子网络,选择了西双版纳产的酸叶下珠(Phyllanthus acidus Skeel.)开展化学成分及抗HBV活性研究。采用大孔树脂(MCIgel-CHP-20P)、正相硅胶、反相硅胶(ODS和RP-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羧基硅胶等多种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分离技术,再通过多种鉴定手段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24个化合物,2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2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鉴定为phyllanthacidoids A-G(1-7)、phyllanthacidoids I-O(8-14)、phyllanthacidoids Q-R(15-16)、phyllanthacidoid acid methyl ester(17)、phyllanthacidoid acid(18)、phyllanthacidoid A1(19)及phyacidusin B(20);4个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quercetin-3-rhamnoside(21)、7-O-methylmyricitrin(22)、kaempferol 3-O--Lrhamnopyranoside(23)以及(E)-piceid(24),其中化合物21和化合物22首次从酸叶下珠中分离得到。根据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类倍半萜分子具有显著抗HBV活性。综上所述,本文将化学信息学化学计算和植物化学有机结合,再基于具有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可能具有相似活性,进行二维结构相似度计算,寻找抗HBV活性的潜在化合物,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一种科学思路。其次利用云南丰富的天然资源,选择西双版纳产的酸叶下珠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20个降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并验证了化学计算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为未来寻找新的治疗乙肝的先导化合物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其他文献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日趋紧张,利用含沙率较高的地表水源作为滴灌水源,已成为缓解灌溉用水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滴灌灌水器几何结构复杂和流道狭窄(仅0.5~1.2 mm),水中的多种沉积物容易导致灌水器堵塞,直接影响滴灌的灌水均匀度,甚至使整个滴灌系统失效。为此,本研究以迷宫流道灌水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冲洗频率、冲洗流速、水压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因素,通过理论分析、浑水灌溉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
学位
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玉米田主要依靠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人工除草的缺点是劳动强度高、成本高;除草剂除草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大量使用除草剂会污染环境、威胁食品安全。因此,研发一种适应西南地区玉米田的智能除草设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蓝光激光的除草方案并设计了一套激光除草机器人系统,通过激光除草试验测试机器人执行机构的除草效果,并针对杂草检测问题对基于YOLOX的杂草识别算法进行优化。本文研究工
学位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然而由茄病镰刀菌(Fusium Solani)等真菌引起的根腐病将导致三七药用价值极高的根部腐烂。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防卫反应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三七中克隆出一个响应茉莉酸以及茄腐镰刀菌诱导的WRKY转录因子PnWRKY15,对其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PnWRKY15的亚细胞定位;在模式植物烟草中过表达
学位
尽管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和大剂量化疗方案得到治愈,但这种治疗方法也会导致高风险的后期毒性,包括继发性恶性肿瘤和不良的预后。因此,结直肠癌的治疗仍需要新的更合理的治疗策略。Rocaglamide是一种天然抗癌化学物质,具有抑制c-FLIP的合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对TRAIL敏感的功能,但研究发现多种癌症都对Rocaglamide具有一定的抗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前景。通过联合
学位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我国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与东南亚地区接壤,HIV-1毒株从周边国家的多途径传入与传播、多种亚型的共同流行以及基因型间重组的不断发生,导致云南省一直是我国HIV-1重组的重点区域。CRF07_BC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西南地区IDU人群中发现的HIV-1B’和C亚型的重组变体,通
学位
病毒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实体,可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影响宿主,进而调节宿主群落结构、循环营养物质、构建微生物食物网甚至介导基因的水平转移。淡水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目前对于浮游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对于我国淡水湖泊中浮游病毒群落组成及浮游病毒与潜在宿主间相互联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云南省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和贫营养化湖泊抚仙湖为研究对象,运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对丰水期、平水
学位
人参皂苷是人参属(Panax)植物代谢产物中一类糖基化三萜化合物。近年来,部分稀有单体皂苷因其突出的药理活性,具备较好的研究与开发前景,但此类皂苷在药材中含量低,直接从药材提取分离成本较高,有必要另辟蹊径,解决皂苷来源问题。随着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明晰以及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基于合成生物学研究思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异源合成稀有人参皂苷,成为一种可行性高且应用潜力大的新途径。目前已
学位
普鲁兰酶(EC 3.2.1.41)作为淀粉脱支酶中重要一类,能够快速水解普鲁兰糖、淀粉等糖类分子底物中α-1,6-糖苷键及α-1,4-糖苷键;它能有效对支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分子脱枝,是淀粉脱支效率的关键水解酶,属于α-淀粉酶的大家族。我们通过酶基因工程与蛋白质改造等技术,对淀粉酶的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释放其催化功能,稳定酶理化性质。不同的普鲁兰酶与淀粉酶选配后,对应水解可得纯度高的麦芽糖、葡萄糖等
学位
盐肤木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果实可用于生产食品调味品、天然醋和食用油,其果实、根、茎、叶和五倍子也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一些疾病,如炎症、腹泻、疟疾和其他急慢性肠道疾病。目前,未见盐肤木果实预防小肠结肠炎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盐肤木果实的生物活性,本实验采用80%乙醇溶剂提取得到盐肤木果实乙醇提取物(RM),研究RM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和新生幼鼠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效
学位
灰褐牛肝菌(Boletus griseus)是一种具有很强富镉能力的野生食用菌。菌体镉含量很高,具有很高的食用健康风险。本研究聚焦灰褐牛肝菌富镉问题,建立了一种体外全仿生消化吸收方法,测定灰褐牛肝菌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进而评价灰褐牛肝菌中镉的食用健康风险。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体外胃、小肠和结肠物理和化学仿生消化过程,测定灰褐牛肝菌中镉的胃、肠生物可给性;建立Caco-2单细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