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认同之间:关于“啃老族”的社会学研究——基于上海市虹口区L街道的调查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青年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扮演独立的社会角色,在价值观上形成独立人格的开始。然而目前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不在求学、没有工作、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仍旧依靠父母的照顾及经济支援,社会上把这些人称作“啃老族”。这一本应为社会创造财富、贡献力量的群体现在却反而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这一群体的讨论大多停留在就业政策、教育制度等宏观层面,缺乏一个经验层面的全面描述。因此本文试图从“啃老族”自身的角度出发,以自我认同为研究视角,从他者与自我两个角度探讨“啃老族”自我认同的现状与构建。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绍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主要概念及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第二章介绍笔者调查的这部分“啃老族”的基本特征;第三章从“镜中我”,即他者之维的角度分析“啃老族”的社会认知;第四章从“啃老族”自身的角度分析他们的自我认同现状与构建;最后一章在前面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啃老族”自我认同的几点深入思考,并就如何建立和维持积极的自我认同提出笔者的建议。
其他文献
该文力图以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熊彼特的经济社会学思想进行初步的梳理,以期获得些许有意义的理论成果.该文共由五章组成.第一
学位
学位
乙肝携带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都与同一个疾病相联系:乙肝——这个即使是今天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渗透着恐惧的名词。乙肝携带者人数极多,是一个9300万庞大群体,在这个
战国是法家的时代,而法家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派其影响远远不止在战国。从法家在近现代社会的一些影像出发,试图探寻它在源头的样子。这种探寻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老生常谈,但它却是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中的不良诱惑增多,以及中国传统大家庭社会模式解体、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
当前,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打破原有国际传播体系中“西强我弱”的不平衡局面,在国际上形成同我国的地位和声望相称的强大舆论力量,建立一种更加多元、
21世纪是休闲的世纪。从我国当前社会建设来看,以社区为单位,进行休闲文化建设,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本文在总结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厘
原有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会使得各区的农业产业化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当前农村社会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民间力量自发推动的“农民的产业化”和政府主导的“政府的
乡村精英是国家维护乡村稳定的重要的依靠力量,这些精英特别是治理精英作为国家的“代理人”行使着国家所赋予的权力,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乡土社会内在秩序所自发形成的精英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