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砂岩活性水与二氧化碳交替驱油机理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透砂岩储层开发难度较大:注水开发时注水井吸水能力低,稳产困难,注气开发时粘性指进、气窜现象严重。矿场开发实践表明,水气交替驱油工艺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对其机理认识不足。本文开展了低渗砂岩不同驱替方式(活性水、CO2、活性水—CO2)的驱油实验,对交替宏观驱油机理开展研究,同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岩心薄片荧光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不同驱油方式下驱油前后油水分布及原油赋存状态,明确低渗砂岩活性水与CO2交替微观驱油机理。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1)基于对CO2、活性水物理化学性质文献调研初步明确了CO2、活性水提高采收率机理;选用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及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配置复合体系活性水,并对两种表面活性剂不同比例配置的活性水开展了界面张力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60%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和40%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活性水最终界面张力值降低程度最大且性质稳定,是最优活性水体系。(2)基于三组同一储层物性相近的岩心设计并开展了不同驱替方式(活性水、CO2、活性水—CO2)的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水—CO2交替驱油的最终采收率最高,分别比活性水、CO2单独驱油采收率增加了33.97%、10.41%;相较于活性水驱油,活性水—CO2交替驱油时气水共同作用延长了无水采油期且降低了含水率,相较于CO2驱油,活性水—CO2交替驱油时气水共同作用延缓了气窜时间。(3)开展了“饱和水—离心—饱和油—驱替后”状态下的岩心核磁共振T2谱测试,基于测试结果明确了不同尺寸孔隙的原油采出程度,定量评价了活性水—CO2交替驱油对于不同尺寸孔隙中原油采收率的提高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活性水封堵大孔的作用下,二氧化碳能够动用更小的孔喉内原油。在活性水和CO2共同作用下,岩心内不同尺寸孔隙内原油相对均匀地开采出来,两种介质协同作用驱油效率更高。(4)利用岩心荧光薄片分析技术开展了“饱和油—驱替后”状态下的岩心内原油微观赋存状态表征,基于表征结果对比分析了三种驱替方式下驱油前后岩心内可动油赋存状态类型及各类型原油的占比,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水通过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提高狭缝状、淡雾状、簇状、粒间吸附状剩余油动用程度。还可以抑制其他类型剩余油向狭缝状类型转变。二氧化碳可以动用比活性水更小级别尺寸孔隙,提高簇状剩余油动用程度,二氧化碳注入原油使原油体积膨胀,弹性能增加,大幅度提高自由态剩余油动用程度,可以协同活性水发挥更好的作用。本研究成果为低渗油藏活性水与CO2交替驱油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实际低渗油藏活性水与CO2交替驱油开发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致密油已是我国油田重要的接替资源。致密储层开发最常用的增产措施就是储层压裂改造。在压裂后生产开发过程中发现,原油产量与压裂后焖井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认为裂缝内流体与孔隙内原油的渗吸作用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性质对储层渗吸效果的影响,优化焖井时间,充分发挥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提高致密储层开发效果。本文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渗吸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并
目前国内东部老油田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稳油控水形势十分严峻,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措施。实践表明,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超过10%。随着聚合物驱应用规模逐渐扩大,普通油藏剩余油储量逐渐减小,高温高盐油藏剩余油逐渐成为聚合物驱挖潜对象。由于现有聚合物耐温抗盐性难以满足矿场实际需求,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研制逐渐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为此,本文以高
抗盐聚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矿化度油藏中,可以弥补传统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遇高盐降粘严重的缺点,聚合物抗盐能力的增强主要来源于其分子链结构的改变。粘弹性作为聚合物最基本的理化性质,分子链结构改变势必会对粘弹性造成影响,同时,不同结构、不同抗盐原理的聚合物的驱油效果也存在差异,二者之间一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选取了通过两种原理提高抗盐能力的聚合物,分别为三种疏水缔
超稠油是油气资源中的关键部分,其具有黏度高、密度大等特点,严重限制了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为此,探索超稠油油藏的开采方式和以及研究驱替过程中高含油饱和度带的形成机理与运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油田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分析、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方法,探讨了超稠油油藏注蒸汽二氧化碳的开发机理及相关应用。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多方面的分析了二氧化碳驱和蒸汽驱对提高地层温度、原油降黏从而提高采收率
我国石油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国内常规油藏产量又呈现递减趋势,为了端牢能源饭碗,满足国内石油能源稳步增长需求,安全高效开发复杂断块油藏已经成为产量接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论文针对复杂断块M油田进行注水方案优化研究,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技术确定开发界限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基于断层走向及分布,划分断层类型为控带、控圈、控注采断层;综合考虑断层平面上的展布情况,将断层组合关系分为三角形、平行形
朝5-朝5北属于朝阳沟油田一类区块,为低渗透裂缝型油藏。自1986年投产,至2020年12月,区块综合含水率71.07%,采出程度27.49%。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需对其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目前剩余油分布状态,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研判下一步的挖潜对策,达到控水增产的目的。本文首先以行业标准为借鉴,结合朝阳沟油田开发实际情况,采用多级均分法制定一类区块达标标准,以模糊综合评判
随着大型油田产能减少、进口原油量增加,对原油进行混输保证管道处于正常输量状态、防止进入不稳定工作区已成为一种常用的输送方式。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庆-哈尔滨输油管道所采用的输送方式为混合输送,所输送的介质为大庆和俄罗斯的混合原油。但大庆原油和俄罗斯原油的化学组成差异较大,将两者混合后,混油的基础物性和流变特性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加和模式,难以准确估量,使得庆哈输油管道在设计运行方案时存在一定的困阻。因此,本
低渗透油藏储量很丰富,但是天然物性差,开发难度大,开采水平低。合理的井网和井网参数可以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所以,研究井网的适应性,选择合理的井网和井网参数,可以有效降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成本。针对某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论文开展如下研究:综合对比分析了常规压汞试验、恒速压汞实验、核磁共振、扫描电镜、铸体薄片、CT扫描数字岩心技术等试验各自在微
渤海油田作为国内海上开发主力油田之一,其油气资源储量和产量对于保障国内能源安全供给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受油藏地质和开发条件影响,渤海油田具有原油黏度高、储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岩石胶结强度低、注采井距大、单井注采强度高和多层合采等特点,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亟待进一步强化分注分采措施效果。近年来,智能分注分采技术研究和应用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高度重视,由于该技术具有边测边调、调配周期短、施工成本低
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相对较低,常规水驱需要配合大规模压裂作业以实现开采,但成本高,见效慢。二氧化碳具有降低原油粘度、与原油形成混相等特点,注入二氧化碳能够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出程度,使其成为低渗透油藏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目前多采用实验及数值软件模拟方法对二氧化碳驱生产动态分析进行研究,对于二氧化碳驱压力动态分析研究较少,且数学模型的研究多为传统的两区复合模型。因此,需要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以及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