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民生领域和就业问题受到政府、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在转型期,促进就业增长、保持就业稳定是制定宏观政策、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指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城镇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的两件大事。”城镇化建设不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也将成为解决过去三十年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种种问题的重要契机,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环境不可持续问题、就业增长问题等。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效解决就业增长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研究思路本文以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最优城镇化建设机制为研究对象,沿着“提出问题→文献回顾→模型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问卷分析→政策建议→总结展望”的总体思路展开,构建就业增长影响因素模型,对影响就业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典型城市对五种类型城镇化的就业增长可持续性进行比较分析,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增长进行分析,从推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结构、推进城镇化、提高劳动供给质量等影响就业增长的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第一章导言。通过对目前我国就业增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背景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最优城镇化建设机制。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介绍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并对论文中运用到的相关概念和数据来源做出说明。第二章文献回顾与评述。对国外和国内关于就业增长的经典理论和研究进行分析评述。第三章就业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就业增长影响因素模型,对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城镇化率、劳动供给等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第四章五种类型城镇化就业增长分析。结合典型城市,对资源型城镇化、代工型城镇化、枢纽型城镇化、创新型城镇化、品牌型城镇化等五种类型城镇化的就业增长可持续性进行比较分析,以自然景观地区的品牌型开发模式为例,探究品牌型城镇化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第五章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增长分析。对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政策、就业特点和就业增长进行分析。第六章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分析。以在全国11个省份21个大中小城市发放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第七章政策分析。结合就业增长影响因素模型,从推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结构、推进城镇化、提高劳动供给质量等影响就业增长的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第八章总结与展望。对本文主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二、研究结论(1)本文提出了就业增长影响因素模型:G=g (G1, G2, G3, G4, G5).其中,G1表示经济增速,G2表示产业结构,G3表示市场结构,G4表示城镇化率,G5表示劳动供给。就业增长与就业需求有关,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城镇化率等因素影响了就业需求,就业需求越大,就业增长潜力越大。就业增长也与就业供给有关,劳动者数量影响着就业增长数量,劳动者素质影响着就业增长质量,就业供给越大,就业增长基础越好。(2)1991-2012年,我国就业弹性不断下降,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08,快速下降的就业弹性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超过投资,消费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成为就业市场的主要需求动力;第二产业就业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第一产业就业和总就业与GD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我国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212,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第二产业就业机会的增加;我国城镇化率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8、0.402、1.054,城镇化减少了第一产业的就业,增加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并且对第三产业就业增加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对第二产业就业增加的促进作用。(3)资源型城市的就业增长可持续性较差,代工型城市的就业增长可持续性较容易受到冲击,枢纽型城市的就业增长可持续性较好,创新型城市的就业增长可持续性较好,品牌型城市的就业增长可持续性最好。在品牌型开发模式中,以品牌建设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开发决策、品牌培育策略和品牌授权策略,可以解决资源有限性与发展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就业增长的可持续性。(4)我国老龄化逐渐加快,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年轻的农民工数量在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和父辈们不一样的工作,通过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要素发展低端制造业的经济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增长可持续性较差,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经济增速下行和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了农民工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农民工就业岗位;城镇化建设中公共服务不完善影响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偏低和接受培训较少导致就业技能较差。(5)在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和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方面,专业优势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学历层次,再其次是实习和工作经历,当前的就业市场主要还是靠自身实力来获得机会;在大学生就业难方面,最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身定位有偏差、期望值过高,同时,大学生数量过多竞争太激烈、应届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不符合企业招聘条件、大学所学专业内容与用人单位要求不匹配等原因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在大学生理想就业岗位方面,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理想就业地点方面,最理想的就业地点是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其次是地级市(包括市、州、旗),反应出大中城市仍然是高校毕业生的理想就业地点,但是与特大型城市相比,大家更倾向于选择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在选择就业地点原因方面,工作发展空间是选择就业地点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工资待遇、生活质量、距离家人远近等因素;在理想城市方面,理想的城市首先应该基础公共服务好、城市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然后是大企业多、房价低、熟人多等,当前青岛具备了基础公共服务好、城市环境优美、交通顺畅、大企业多等特点,并且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其房价也相对便宜,是国内城镇化建设的标杆;在考虑更换工作方面,更换工作的倾向要高于不更换工作的倾向;在城镇化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作用方面,城镇化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定作用;在促进城市就业稳定性的政策建议方面,建设品牌型企业、提高本地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促进城市就业稳定性的重要策略。(6)从推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结构、推进城镇化、提高劳动供给质量等影响就业增长的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政策建议。三、创新点(1)研究提出就业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本文分析了影响就业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就业增长影响因素模型,从经济增速与就业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增长、市场结构与就业增长、城镇化率与就业增长、劳动供给与就业增长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对我国的就业增长研究进行理论创新。(2)研究提出五种类型城镇化建设机制。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研究提出资源型城镇化、代工型城镇化、枢纽型城镇化、创新型城镇化、品牌型城镇化等五种类型城镇化,对其就业增长的可持续性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促进就业增长的最优城镇化建设机制。(3)研究提出品牌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品牌型城镇化建设机制,并以自然景观地区的品牌开发模式为例,探究品牌型城镇化建设路径,通过合理的品牌开发决策、品牌培育策略以及品牌授权策略,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资源有限性与发展持续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就业增长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