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装与民族精神——以华夏民族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890382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服装作为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最为直观的文化符号,除了秉承服装这种人类文明的缩影的功能外,还具有民族身份认同与辨异的特殊功用,从而成为各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汇聚结晶、民族认同和归属感的寄托所在、民族心理的主要体现者、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不竭源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正是该民族精神的体现和象征。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文明,然而这个曾被誉为“衣冠古国”、“礼仪上国”的古老国度,如今却丢失了象征本民族的美丽符号,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民族服装的民族。事实上华夏民族在清朝以前四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一直拥有独具一格、缤纷绚烂的民族服装,它们是古代中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独特民族精神的完美写照,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历史原因而暂时销声匿迹。深入研究华夏族古代传统服装的发展历史,有助于现代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形成正确认识,并可窥视国人随时代而变化的民族文化心理,充分挖掘传统文明的精华,从而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弘扬华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本文分三章进行探讨:第一章,追溯华夏族自轩辕黄帝起,历经周、秦、汉、魏晋、唐、宋、明、清等王朝时期的服装类型、式样、风尚等发展历程,以厘清华夏服装的发展线索;第二章,总结华夏传统民族服装在历代传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江青裙”、“新唐装”和“华式礼服”的兴起和盛行深刻认识华夏民族精神;第三章,从华夏民族服装符号丢失的原因切入,深入剖析华夏人自古及今的民族文化心理轨迹,提醒当代华人如何以民族精神为灵魂复兴华夏衣裳。  文章主要从民族学、心理学、美学、艺术风格、人类文化学等角度出发,择取中国历史上富有代表性的主要朝代的服装为研究载体,以图文相辅的形式探讨五千年来华夏传统服装文化的主要线索,探讨我国民族精神的独特内涵。以求达到在形而下的民族服装的器物层面上提炼形而上的民族精神之“道”,又以民族精神之“道”指导服装文化建构之目的。同时期望文章能够有助于读者管窥中华文化变迁之面貌,了解国人文化心理变通之过程,更准确地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
其他文献
有的人很有奇情與才氣,使人忍不住要多談兩句.rn龔鵬程兄就是這樣的人物.rn認識鵬程兄已經超過二十年了,但比較常接觸也是近三年而已.可以説,這三年我對他才真正的認識,但也
关于历史经验的思想是奥克肖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彰显了他思想的独特性。本文对奥克肖特历史经验思想的探究缘起于对历史是什么或历史本质问题的疑惑。他的这一思想从观念
期刊
人的解放是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人的解放才是马克思所真正追求的目标。在马克思那里人的解放和发展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也构成了他的所有思想的价值追求和理论核心,这
10月,国内股票市场总体震荡下行,境内偏股基金平均净值下降;主要债市指数小幅波动,债券基金平均净值略降;海外主要市场继续向好,带动QDII基金净值平均上涨达3.1%。一、10月市
本文在梳理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检讨韩非的名学思想、法思想的研究方法、立场和观点;探求韩非的名学思想、法思想的价值,试图建构其名学与法思想结合的理论框架;分析韩非
作为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各类体育院校及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体育概论是体育学理论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至今已连续开设50多年。该课程对于体育类各专业学生属于基础课程教学,
期刊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最小因子理论经 10 0来年的证实仍有不足之处。研究表明 ,尽管作物施肥存在最小因子优势效应 ,但它与现代高产施肥获得地力潜在最高产量还具有本质的
新陆中29号杂交棉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与新疆国家农作物原种场、新疆优质杂交棉公司于1998年以J95-8优系为母本,以11-6为父本进行配组杂交,经4年的组合观察,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