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磷铈石富集分离模拟锕系核素Nd及其陶瓷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s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放废液积累量也越来越多,而高放废液具有酸度高、锕系核素难分离等特点,如何高效分离-固化高放废液中锕系核素已成为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条件之一。水合稀土磷酸盐Ln PO4·0.667H2O(Ln=La-Gd)具有优异的结构灵活性和化学稳定性,易在酸性溶液中制备,且通过高温煅烧可转变为独居石矿相。采用水合稀土磷酸盐富集分离-独居石陶瓷固化可安全、高效、经济处理与处置高放废液中的锕系核素,为高放废液减容和安全处理处置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Ce Cl3·7H2O、NH4H2PO4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CePO4·0.667H2O。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溶液p H值、起始Ce3+浓度等因素对Ce3+去除速率、去除率、沉淀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了CePO4·0.667H2O的热行为。结果表明,CePO4·0.667H2O沉淀较佳的制备工艺为合成温度90℃、反应溶液p H=1、起始Ce3+浓度0.1mol/L,对应24h后Ce3+去除率达到99.51%,沉淀样品为结晶性良好的单一CePO4·0.667H2O棒状晶体;CePO4·0.667H2O脱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80℃-160℃)脱去0.15个结晶水转变为CePO4·0.5H2O相(C2空间群),第二阶段脱(160℃-230℃)去0.51个结晶水转变为无水CePO4相(P3121空间群)。借鉴CePO4·0.667H2O较优的制备工艺,以镧系元素Nd模拟锕系核素,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Ce1-xNdxPO4·0.667H2O(x=0、0.25、0.5、0.75、1),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Ce3+、Nd3+的去除率,Nd在CePO4·0.667H2O中的固溶度、占位机制,Ce1-xNdxPO4·0.667H2O的结构特性,以及Ce1-xNdxPO4·0.667H2O的沉淀动力学等。结果表明,不同掺杂量下,反应12天后Ce3+、Nd3+去除率均在99%以上;Nd3+可取代Ce3+,形成Ce1-xNdxPO4·0.667H2O(x=0-1)连续固溶体,Nd3+掺入会使固溶体晶胞体积减小,最大收缩率为2.415%,导致b轴晶格畸变;PO4基团中P-O键的弯曲振动使CePO4·0.667H2O具有一定的结构灵活性,CePO4·0.667H2O对不同离子半径核素固溶的适应性较强;Nd3+离子优先掺入在结构对称性较低的非水合Nd3O8位点,占位概率为4.198%;当溶液p H值为1,起始离子浓度(Ce3++Nd3+)为0.01mol/L、0.05mol/L、0.1mol/L时,Ce3+的反应速率k值分别为0.04、0.173、0.18,Nd3+的反应速率k值分别为0.05、0.21、0.31;当起始离子浓度为0.1mol/L,溶液p H值为1、3、5时,Ce3+的反应速率k值分别为0.21、1.27、4.40,Nd3+的反应速率k值分别为0.31、1.17、6.99。以沉淀产物Ce0.5Nd0.5PO4·0.667H2O为原料,采用常压和SPS烧结工艺制备Ce0.5Nd0.5PO4陶瓷固化体,研究了烧结工艺对Ce0.5Nd0.5PO4陶瓷固化体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与物化性能的影响,采用ASTMC1200浸出法,水热反应釜来模拟深地质环境,探究了Ce0.5Nd0.5PO4陶瓷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常压烧结Ce0.5Nd0.5PO4陶瓷固化体的较优工艺为1450℃烧结4h,固化体相对密度达到95.73%,SPS烧结在1150℃烧结1h(40MPa)得到的固化体的致密度更高,其相对密度达到99.46%;常压、SPS烧结的Ce0.5Nd0.5PO4陶瓷固化体在90℃、p H=5的浸出液中均具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浸出28d时,常压烧结和SPS烧结固化体中Ce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5.21×10-5g·m-2·d-1和8.57×10-6 g·m-2·d-1,Nd的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8.03×10-5 g·m-2·d-1和3.91×10-~5 g·m-2·d-1;p H值(90℃)对SPS烧结制备的固化体中Ce、Nd的化学稳定性影响较小,浸出28d,p H=5、7、9时,固化体中Ce的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8.57×10-5 g·m-2·d-1、6.25×10-5 g·m-2·d-1和7.67×10-5 g·m-2·d-1,Nd的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3.51×10-5 g·m-2·d-1、2.65×10-5 g·m-2·d-1和2.93×10-5 g·m-2·d-1。
其他文献
目前可穿戴辐射防护制品主要是橡胶材质,普遍存在射线防护功能单一、笨重及透气透湿性差等问题。随着核技术在能源、国防及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涉核人员会更多、涉核活动会更为频繁,迫切需求开发出辐射防护安全和穿戴舒适的辐射防护制品。聚酯纤维加工成的纺织面料具有透气透湿性,填充具有辐射防护功能的无机粒子的聚酯复合材料能潜在地实现辐射防护制品的辐射防护安全和穿戴舒适。因此,高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填料尺寸、
学位
硝酸酯类化合物作为一种能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固体推进剂,但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键能较低的硝酸酯键(O-NO2),易在高温、水分、酸性等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氮氧酸性气体(NOX)和氮氧自由基(NO·)。这些氮氧化物又催化硝酸酯类化合物的分解,缩短固体推进剂服役寿命,可导致燃烧甚至爆炸,给我国军事领域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损失。为提高固体推进剂的热安定性,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苯胺类、苯脲类及苯酚类安定剂。
学位
高氯酸铵(AP)在固体推进剂中扮演着氧化剂和能量释放的重要角色,其燃烧性能直接影响固体推进剂整体的性能。目前,改善AP燃烧性能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入燃烧催化剂。在众多催化剂中,含能配合物是一类特殊的催化剂,它具有出色的能量特性、稳定性以及催化特性,因此受到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含能配合物的组成通常包括含能配体和金属中心,而在众多的配体中,富氮唑类配体优势显著,具有高生成焓、高能量、出色的氧平衡、热稳定性
学位
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涉核场景也越来越多,为了保障涉核人员及环境安全,针对放射性污染的控制与清除显得尤为重要。放射性去污的方法不在少数,其中可剥离去污技术具备施工较为简便、去污率高、产生废物较易后处理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可剥离去污剂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传统有机溶剂型可剥离涂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所以环境友好型去污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具有环境友好特性的
学位
高氯酸铵(AP)作为一种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固体推进剂中,其吸湿性和热分解性能直接影响推进剂的热稳定性及燃烧性能。为了改善AP的防吸湿性,同时提高AP的热分解性能,本文采用聚多巴胺(PDA)作为一种界面材料包覆于AP,然后利用PDA优异的粘附性能,分别用非含能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和含能的纳米金属配合物对其进行二次包覆,制备出AP/PDA/纳米催化剂的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AP颗粒的粒径调控。
学位
光催化技术在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显著优势,而对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正是这一领域的关键。三氧化钨(WO3)是一种常见的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地球丰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环境友好以及可见光响应等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WO3作为光催化材料还存在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光生电子还原能力较弱的缺点。氧化亚铜(Cu2O),禁带宽度约为2.1 e V,与WO3相比,Cu2O
学位
环境介质中残留的抗生素已被视作一种新兴的污染物,潜在地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为了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抗生素,本论文以四环素(TC)为模型,通过层层自组装制备一种新型的钴(Co)、钛(Ti)共掺杂锌铁氧体(CoTiZFO)薄膜光阳极,详细地研究了薄膜层数,以及施加电压对其光电催化(PEC)降解TC的性能影响;分析了CoTiZFO薄膜光阳极在PEC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活性氧物种,并探讨了TC潜在的降
学位
电能存储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电介质电容器相比于超级电容器和电池具有功率密度较大的特点,目前因为在脉冲功率器件中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与其他介质电容器器件相比,电介质薄膜电容器体积小,击穿强度大和能量密度高,更容易集成到电路中,并且能满足自充电微能量存储的要求,有望应用于微能量存储系统中。目前对于电介质薄膜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储能密度及效率、提高耐压能力上,并
学位
场发射冷阴极材料在X射线管、高功率微波等真空微电子器件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传统的冷阴极材料存在着开启场高、发射电流密度小、发射稳定性差等问题,并不适合应用在真空微电子领域。金刚石-石墨烯复合材料因其兼具金刚石和石墨烯的优异特性而成为了一类性能优异的场发射阴极材料,因此,探究这种复合材料的生长工艺和机理对提升其场发射性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以液态含氮有机分子为
学位
通过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是实现可控核聚变最有希望的方式,可获得清洁高效的能源。其中薄壁聚合物空心微球是ICF物理实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制备过程中薄壁微球因其直径/壁厚较大将会引起其在干燥和使用中开裂率增大。因此,薄壁空心微球需要在满足传统ICF靶用微球尺寸单分散性、严苛球形度和表面光洁度等前提下,还应降低其在干燥过程中的开裂率。在本论文中,将研究聚合物原料和填料对薄壁空心微球质量的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