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耐旱耐瘠薄,是榆林沙区最主要的固沙树种之一。为了揭示樟子松生长对土壤肥力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榆林沙区不同林龄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樟子松生长对土壤物理化性质、酶活性、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0~20层土壤容重小于20~40cm层,而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0~20cm>20~40cm。与流沙相比,樟子松的生长可显著降低两层土壤容重,并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随林龄增加,5块林地两层土壤容重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容重相反。(2)20~40cm层土壤pH多高于0~20cm层,而6块样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除流沙外)含量均表现为0~20cm>20~40cm。6块样地两层土壤pH均呈微碱性,且样地间差异多不显著;而随林龄增加,两层土壤pH呈波动性变化。与流沙相比,5块林地两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显著增加,而速效钾含量多显著降低;0~20cm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多显著低于流沙,而该层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多不显著;20~40cm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低于流沙。随林龄增加,除0~20cm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外,其他土层的土壤养分均呈波动性变化。(3)5块林地两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0~20cm大于20~40cm层。与流沙相比,5块林地两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均较流沙增加;樟子松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提高作用有限,多数样地20~40cm层土壤脲酶活性出现负增长;0~20cm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流沙增加显著,20~40cm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流沙均无显著差异,而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多显著高于流沙。随着樟子松林的生长,4种土壤酶活性均呈波动性变化。(4)碱解氮和速效磷是影响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子,而有机质主要通过强烈的间接作用影响2种酶活性的变化;有机质是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子;pH和速效钾对4种酶活性影响力较小;5种化学因子对脲酶活性的直接效应多与间接效应抵消。(5)樟子松林群落物种组成单一,共出现维管植物17种,隶属于8科15属。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指数随林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呈波动性变化。冗余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物理性状相关性较小,与养分含量相关性较大,其中有机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最主要的养分因子;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方,物种多样性较高;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与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关系密切;土壤pH对丰富度指数有较大影响。(6)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蔗糖酶5个指标构成研究区土壤肥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变化范围为0.4434~0.5164,较裸露的流沙增加6.21%~23.69%。根据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土壤肥力在7~15a和20~32a期间不断增长,在15~20a期间降低,但总体呈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