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开化寺《清凉图》壁画人物造型与线条逆向数据复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图为例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su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平开化寺矗立在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舍利山山腰,始建于唐代。其大雄宝殿现存东、西、北三壁壁画,是最大、最完整的北宋寺观壁画。中国美术学院王赞教授根据其最新研究成果,将其命名为《清凉图》。《清凉图》在艺术形式上有它自己的创造和特点,除画面布局以外,人物及景物用笔遒劲,线条朴实自然,在刻画上更趋向于客观自然。本文以开化寺《清凉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局部内容进行人物造型和线条逆向数据复原实验,通过对壁画残缺内容的多方位切入,以实现人物造型和线条的逆向填补,进而去分析残缺内容中的不同人物造型及线条特点,以达到对壁画的再认识。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图像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法。通过这次人物造型和线条复原实验,来更深地挖掘这一时期线条语言的魅力,从而引发对实际专业学习的思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晚明刊本插图的研究已有丰硕成果,在其美学价值、视觉艺术的研究范畴中,较为集中关注刊本插图的装饰性,而对其表意性的研究甚少,对插图中典型的女性形象与线的视觉表现亦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本文在晚明视觉文化的语境中,从中国传统视觉观念中“形”与“意”之关系、作者与读者的不同介入、插图设计之图文关系、晚明文人审美等多个角度,探讨刊本插图女性形象与线性表意之关联。文中提出刊本插图不仅作为文人的“耳目之玩”,更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融合,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各行各业,装配式建筑逐渐兴起。与装配式建筑对应的是模块化景观,但目前我国园林景观与装配式建筑空前繁荣的状况极不相配。再加上如今园林景观“文化趋同”现象日益严重,要避免中国园林设计中特色消失、景观趋同的问题,强调设计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论文从“模块化”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江南园林。论文以中国艺术中
学位
上海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其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亦提高了人们对于地铁出行的使用需求。然而地铁站具有人群密集、人流量大、地下-地面空间复杂的特点,其应急安全受到了多方关注,已有的应急标识系统在万物联网的今天不再能够满足地铁出行人群在复杂地铁场景中发生紧急事件时快速高效的疏散需求。因此在学术领域中,有学者就地铁应急标识系统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研究都是从应急标识本身进行改进优化来提高疏散效率,对地铁出行人群在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消费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诸多政策利好和市场层面的空前成功。与此同时,众多传统手工艺却面临着活态性降低、传承受阻等问题。如何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创产品快速发展的势头,帮助传统手工艺在市场中获得文化新生和活态传承,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极具价值的命题。  在这种背景下,论文以宜兴紫砂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进行探讨。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传
学位
本文以南唐《江行初雪图》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其作者归属、断代、递藏流传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回归画作本身,结合当时的社会语境,对其中物象进行释义解析,再对画作的形制、用途及画作所描绘的地理位置做出判断;最后,笔者从实践角度出发,对该作所涉及的绘画技法进行了详尽地讨论与研究。  
本文试图以一个绘画实践者的视角,通过对老勃鲁盖尔与尼德兰世俗生活、修辞戏剧和人文学者的文本之间关系的讨论,展示其作品当中的愚人形象所具有的世俗化倾向。第一部分将简单介绍几组勃鲁盖尔圈子中与其有来往的朋友;第二部分将主要论述在十六世纪安特卫普的商业环境里,老勃鲁盖尔在与科克的“四风出版社”的合作关系之下,博斯式的“幽默”风格对于老勃鲁盖尔绘画的影响;第三部分将讨论老勃鲁盖尔时代艺术家作品中出现的戏剧
学位
汉简在今天作为一门艺术,其最初都来自社会的各种需要,每一部汉简都有其功能所在。  北京大学于2009年受赠的这批海外回归的竹简,在所见汉简的隶书风格中属于较平直化、笔画化的书写风格,本文通过对本竹书的隶书通例进行总结,以求读者能更直观地认识此简的书风。该竹书不同的篇章面貌也略有差异,有的篇章写手会努力将有同样部首的字写得一致,有的篇章的书写则较为放松,对于这点笔者也将进行研究。  汉简除了有很高的
学位
中国山水画到唐代发展成熟,唐代的山水画多以青绿重色为主,风格华丽明快,却并未出现“青绿山水”一词,直到宋代才正式提出。由于绘画技法和色彩观念的改变,唐代青绿山水渐渐失传,“水墨山水”成为主流思想。随宋元至明清大多都有仿唐风格的青绿山水作品,但画风差距极大,已不复见唐人青绿山水风格。追根溯源,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与西域交往密切,敦煌作为佛教圣地,与中原文化同步发展,艺术风格很快传入敦煌,敦煌壁画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影响着无数中国文人。明亡后,很多画家都因其遗民身份遁入空门,民族矛盾与时代变动让部分画僧们的艺术创作独具特色。本篇论文试图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入手去分析这样一个极具代表、极具特殊性的群体。禅学与高僧的修身素质结合并产生变化,激发他们在艺术创造中融入禅宗精神与现实生活,强调自我表现,将心中的悲愤通过艺术创作体现,在绘画中能充分且真实的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