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灰翅夜蛾共生菌Wolbachia的基因组解析及其对宿主生殖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iao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 pipientis)是变形菌门,立克次氏体目,α亚目的一种母系遗传的胞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感染多种无脊椎动物,在昆虫、线虫、甲壳动物和螨类中均有分布。Wolbachia主要对宿主的生殖进行调控,包括诱导胞质不融合(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Inducing,PI)、雌性化(Feminization,FEM)和杀雄(Male Killing,MK)。彩灰翅夜蛾(Spodoptera picta)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及西太平洋,是以文殊兰为食的寡食性昆虫,与多食性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同为夜蛾科害虫。彩灰翅夜蛾约在三百万年前与斜纹夜蛾发生种系分离。目前,Wolbachia的研究多集中于果蝇、寄生蜂和蚊子等模式生物,而在鳞翅目昆虫中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从基因组学、进化和遗传学等角度对彩灰翅夜蛾共生菌Wolbachia进行探究与解析为农业害虫防治提供了参考。全文结果如下:1.彩灰翅夜蛾Wolbachia基因组解析采用三代Nanopore测序平台对彩灰翅夜蛾Wolbachi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得到长度约为1.3 M的完整基因组,测序深度约500×。共注释到1065个蛋白编码基因,145个假基因、锚蛋白重复(Ankyrin repeat,ANK)、IV型分泌系统(Type IV secretion system,T4SS)、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和WO噬菌体基因。彩灰翅夜蛾Wolbachia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显示,该株系属于B超群(Supergroup),序列型(Squence type,ST)是579,命名为Spic_B。KEGG注释发现Spic_B有较完整的能量代谢通路,包括TCA循环、糖酵解糖异生、嘌呤嘧啶合成等,但是缺少完整的氨基酸合成途径,暗示Spic_B需要宿主提供氨基酸以供自身所需。2.Spic_B的进化及比较基因组分析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将Spic_B与另外34个株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Spic_B与赤眼蜂的Wolbachia w Tpre株系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鳞翅目Wolbachia株系亲缘关系较远。宿主与共生菌的进化方向一致,但是Spic_B没有与其他鳞翅目Wolbachia聚为一支。推测Spic_B可能是通过水平转移感染彩灰翅夜蛾的。对Spic_B,w Tpre和另外3个来自鳞翅目昆虫的Wolbachia株系w Bol1-b、Ob_Wba、w Aus进行宿主-共生菌共进化分析,发现宿主与共生菌的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不一致,Spic_B从w Tpre的分支发生了转移,推测寄生蜂可能在过去某一时间节点寄生到彩灰翅夜蛾体内。将Spic_B与w Tpre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二者有较高的共线性关系,发生了大区域的倒位和基因组重排现象。直系同源分析表明,有760个直系同源群同时存在于这两个株系当中,Spic_B有147个特异的蛋白,w Tpre有65个特异蛋白,这些特异蛋白多属于转座酶、IS元件和噬菌体蛋白等。这些特异蛋白可能是导致二者基因组大小差异及影响Wolbachia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3.彩灰翅夜蛾Wolbachia对宿主生殖的影响提取300头彩灰翅夜蛾基因组进行检测,发现Wolbachia感染率几乎为100%。Wolbachia可通过胞质不融合、杀雄、孤雌生殖和雌性化等四种方式影响宿主的生殖。于是设计实验逐一检测彩灰翅夜蛾中Wolbachia对生殖的影响方式,共统计了6代,每代100头。胞质不融合是这未感染的雌性与感染Wolbachia的雄性交配时后代出现致死表型。实验结果发现,诱导胞质不融合产生的两个基因cif A和cif B在Spic_B中是假基因,因此,Spic_B无法诱导胞质不融合。杀雄和雌性化必然会导致后代中雌性比例升高,而本实验统计性别比发现始终维持在1:1左右,所以Spic_B也不具备诱导杀雄和雌性化的能力。孤雌生殖是雌性在未受精的情况下可产生后代,本实验将未受精的雌蛾单独饲养,发现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卵无法孵化,因此Spic_B无法诱导孤雌生殖。解剖观察去除Wolbachia之后的雌蛾卵巢,发现与正常雌蛾卵巢相比,四环素处理组的雌蛾卵巢发生萎缩。四环素处理组的雌蛾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雌蛾,但是孵化率无明显差异,可产生可育后代。提取个组卵巢RNA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鉴定到7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64个上调基因和401个下调基因。KEGG通路富集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昆虫激素合成、糖代谢、卟啉代谢、P450解毒等途径,推测Spic_B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激素合成、能量代谢、细胞周期和细胞信号传导等途径从而影响了卵巢发育。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斜外侧入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背景和目的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导致严重腰痛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目前,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目的:探讨儿童胰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胰性胸腔积液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大量血性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胰腺炎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3岁男孩,胸闷、活动后劳累1+月。血尿淀粉酶升高,胸腹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和胰腺病变,腹部彩超提示胰腺假性囊肿,腹部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提示慢性胰腺
目的:乳腺癌术后行胸壁+区域淋巴结辅助放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内乳区淋巴结放射治疗(IMNI)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将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内乳区淋巴结放射治疗的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患者,根据是否行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分为内乳区淋巴结放射治疗组与内乳区淋巴结未放疗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SM)平衡两组患者基线后,
目的:评估13C-UBT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准确性;探讨年龄、性别对13C-UBT结果DOB值的影响;分性别、年龄计算DOB最佳截断值。方法: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H.pylori感染390名儿童及排除H.pylori感染189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3-18岁。分析不同年龄、性别H.pylori感染儿童DOB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c AB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认识,希望能对临床诊疗有所借鉴。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20年97例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本研究实际纳入97例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患者。男性57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1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肝细胞癌患者Ki67表达与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PA-TACE)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ki67低表达组和ki67高表达组亚组间的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分析ki67表达与TACE疗效的关系。结果:ki67低表达组中经PSM后,手术+TACE亚组与手术亚组间的1、2、3年RF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FS:63.9%
目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是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的少见亚型。目前儿童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数据有限,本研究旨在全面性总结分析儿童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两家三级小儿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已经发表的儿童抗GQ1b抗体综合征文献的系统分析数据,全面总结儿童抗GQ1b抗体综合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髋臼四边区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临床疗效及适应症。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使用新型髋臼四边区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根据骨折类型,按1∶1配对选择既往在我院采用重建接骨板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分别作为新型接骨板组和重建接骨板组,两组各纳入11例。记录两组病例受伤至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OCTA)结合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在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以及各观察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1、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DME患者27例,共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19眼,女性14例22眼;NPDR组14眼
背景:乳腺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于前位。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较以前明显延长。因而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社会心理健康也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乳房假体重建因其简单、易操作、对患者创伤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保留皮肤的皮下乳房全切手术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乳房全切手术的出现,使得即刻乳房重建成为早期乳腺癌重建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对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