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效应对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发光性质的影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凭借其激子利用率高、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的发光层材料中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TADF发光材料发展为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AIE)、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力致变色(Mechanochromic Luminescence,MCL)、近红外发光(Near Infrared Ray,NIR)、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等性质的多功能发光材料。已有的研究表明,多功能TADF发光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可通过分子的取代效应来实现。然而人们对取代效应对TADF分子发光机理的影响还没有较系统地研究。因此,从理论上研究取代效应对TADF分子发光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一些取代效应的TADF分子的激发态动力学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olarizable Continuum Model,PCM)方法和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结合(The Combined Quantum Mechanics and Molecular Mechanics,QM/MM)方法研究分子所处的液相环境和固相环境。通过计算所研究分子的均方根位移(The Root of The Mean of Squared Displacement,RMSD)、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激发态之间的绝热能差(Adiabatic Singlet-Triplet Energy Gap,ΔEST)、自旋轨道耦合(Spin Orbital Coupling,SOC)常数、重组能、激发态衰变速率等一系列性质,揭示了该类TADF分子的发光机理,总结了取代效应对该类TADF分子发光性质影响的规律,提出了高效TADF分子的设计策略,为制备高效OLED器件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辅助受体的不同取代位置和不同取代数目对天蓝色TADF分子激发态性质影响的机理研究。以xt BCznPO3-nTPTZ分子(其中x=o,m,p分别代表邻位、间位、对位取代,n=0,1,2,3分别代表t BCz基团的取代数目)为研究对象,形成了横向邻、间、对位置取代和纵向分别引入0个、1个、2个、3个不同数目辅助受体取代的12个TADF分子的研究体系,研究了其在三氯甲烷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一方面,间位取代能够抑制分子的几何变化,阻碍分子的非辐射能量消耗过程,也就是说,间位取代最有利于TADF分子的辐射跃迁过程;另一方面,邻位取代和一个t BCz基团以及两个PO基团取代(n=1)的分子具有最快的反向系间窜越速率(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 Rate,KRISC),为设计高效天蓝色TADF分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这个工作中我们从理论上解释了这12个分子的发光机制,总结出辅助受体的不同取代位置和不同取代数目对TADF分子发光性质影响的规律,为设计合成新型高效的天蓝色TADF发光体提供了理论依据。(2)氟取代对AIE-TADF分子发光性质影响的机理研究。本工作选取同时具有AIE和TADF性质的单氟取代的SFDBQPXZ分子和双氟取代的DFDBQPXZ分子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其在甲苯溶液和固相环境中的光物理性质,研究了其发光机理。结果表明,SFDBQPXZ和DFDBQPXZ分子都具有较小的ΔEST和较大的SOC常数,以及TADF性质。在甲苯溶液中,计算发现SFDBQPXZ和DFDBQPXZ不发光,而在固相环境中,两个分子都发光,且瞬时荧光效率(ΦPF)分别是12.4%和4.5%,从而说明了这两个氟取代分子具有AIE性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固相环境中SFDBQPXZ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比DFDBQPXZ大,使得SFDBQPXZ的KRISC和ΦPF也比DFDBQPXZ大,表明了SFDBQPXZ在聚集态下的发光性质比DFDBQPXZ好。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合理地解释了实验测量结果,分析了聚集态下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分子结构产生的影响,阐明了氟取代AIE-TADF分子的发光机理。本论文共有五章内容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OLED的发展过程、五代发光材料的相关研究和取代效应对TADF分子发光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本论文中所用到的理论方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论(DFT)、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QM/MM方法和计算激发态衰减速率的理论方法。第三章研究了辅助受体的不同取代位置和不同取代数目对天蓝色TADF分子激发态性质的影响。第四章研究了氟取代对AIE-TADF分子发光性质的影响。第五章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日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在解析数论中,研究自守L-函数系数的符号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三个问题:·自守L-函数系数在短区间(x,x+xr]上的变号问题;·自守L-函数系数在长区间[1,x]上的变号次数;·自守L-函数正负系数的个数.对于前两个问题,Meher和Murty[27]建立了与之相关的实数序列变号的一般性结果.因此,我们会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块讨论.接下来我们介绍本文得到的主要结果.令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和系统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有限值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柔性制造系统,基因调控网络等领域.有限值系统的可检测性是基于可观测的数据信息,估计系统初始状态和当前状态的一种性质,在处理故障检测,系统重构等问题上尤为重要.利用代数状态空间表示方法,本文研究部分可观测离散事件系统的初始可检测性,时滞布尔控制网络的可检测性及多值逻辑控制网络的故障检测问题.首先,给出了部分可观测离散事件系统的两
学位
著名的Waring-Goldbach问题是解析数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类似于War-ing-Goldbach问题,我们考虑了由两个丢番图不等式组成的系统的素数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让1<d<c<128/119和1<α<β<61-d/c.在本文中,我们将证明存在依赖于c,d,α,β的正实数N1(0)和N2(0),使得对于满足N1>N1(0),N2>N2(0)和α≤N2/N1d/c≤β的所有实数N
学位
瞬时突变现象在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物理学等众多领域普遍存在,脉冲系统作为一类较为合适的数学模型深度刻画和描述了这类现象.另一方面,饱和非线性是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由于在控制系统当中,任何一个控制器或者传感器由于其物理结构限制而受到饱和的约束,同样,系统的状态也受到饱和的限制.如果在控制器设计的时候不考虑饱和的影响,则必然会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利的结果,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关于执
学位
钙钛矿作为新一代半导体,与传统半导体相比,拥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具有在可见光范围内(400-800 nm)发光波长可调,载流子扩散长度超过100 nm,强自旋轨道耦合(SOC)和较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等性能。基于这些优异的性能,金属卤化铅钙钛矿在自旋电子学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应用到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光探测器、场效应管等器件上。本文首先详尽的综述了钙钛矿的结构分类以及钙钛矿的性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带有非局部扩散项的比率依赖的捕食模型的行波解,以及考虑不同功能反应下的带有非局部扩散项和时滞的捕食模型的行波解.第一章主要回顾研究问题的背景与研究现状,并介绍本文做的主要工作以及研究的意义.第二章研究下面带有非局部扩散项的比率依赖的捕食模型(?)其中,di>0(i=1,2)分别代表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的扩散速率,0<β<a,a>0,r>0,J*u(x,t)= J(y)u(x-y,t)dy,
学位
在控制理论中,偏微分方程系统的输出调节问题一直受到专家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反稳定的二阶弹性振动系统可以模拟许多物理现象,例如声学失稳等,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许多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其输出调节问题且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探索.本文主要考虑带有不同类型分布扰动的一维反稳定波动方程,利用误差反馈来调节系统输出,使其跟踪上预先设定的参考信号.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
学位
三维面形测量技术在光学测量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接触式测量技术相比,三维面形测量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条纹图样,获得物体信息,实现非接触式测量复杂物体面形,并恢复物体的形态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对测量方面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三维面形测量技术成为高精度获得物体三维面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之一,测量对象通常包括静态物体和动态物体,测量系统采用结构光照明,一般由一个投影单元和一个或者多个摄像机组
学位
梁振动方程在桥梁建设,土木工程,噪声控制和航空航天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带有阻尼项的梁振动方程可以更好地描述物体的特殊性质,特别是时间分数阶阻尼梁振动方程,可以更有效地刻画物体的记忆性和时间依赖性,因此,对阻尼梁振动方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紧致有限差分方法可以使用较少的网格节点以获得较高精度,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本文对整数阶阻尼梁振动方程提出了一种三层紧致差分格式,对分数阶阻尼梁振动方程
学位
鱼类是变温动物,自身缺乏体温调控系统,体温会随着水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是鱼类生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影响鱼类的各项生命活动。应对低温压力,鱼类会产生三级响应。鱼类是研究温度对免疫影响的理想模型,具有完整的脊椎动物免疫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目前,关于鱼类如何应对低温胁迫以及适应低温的分子应答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低温具体影响的免疫相关基因及机制还有待探究。本论文以斑马鱼为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