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职权改革实证研究——以中部A市试点法院为分析样本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陪而不审、审而不议”是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中饱受诟病的问题,甚至一度引发了陪审制度的存废之争。为改变目前陪审现状,让人民陪审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人民陪审员职权配置进行了重大改革,即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以此保障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提升司法公信力。之后,全国50家试点法院开启了改革试点。最终,2018年4月27日颁布的《人民陪审员法》第22条规定,在七人合议庭中,人民陪审员对事实认定发表意见并参与表决,不再享有对法律适用的表决权。此项规定保留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的部分内容,进一步明确了人民陪审员在不同合议庭组成模式中所享有的权利。学界也将此项改革称之为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分离。
  然而,任何司法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民陪审员职权改革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试点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适用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模式的案件范围较窄,且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的界限模糊,相关主体对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分离多持否定态度,“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现象仍然存在。产生前述问题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四点:立法层面,相关法律文件对人民陪审员职权改革的具体操作规定的较为粗浅;理论层面,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分离缺乏理论基础;实践层面,实行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分职分权”的职权配置模式需要消耗大量的司法成本,影响司法效率;制度层面,人民陪审员职权改革与周边制度存在紧张关系。据此,要想有效落实人民陪审员职权改革,首先应该在理论上厘清事实审与法律审之间的关系,明确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具体内涵。其次在制度上对相关程序设计予以完善,具体包括构建陪审员与法官商谈互动的合议庭评议模式,强化庭审功能,创新司法责任制等。再次还需辅以履职保障、制约监督等配套措施。最后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寻求立法上的完善,从而解决实践运行中的困难,让人民陪审员职权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
其他文献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乡村小微湿地作为一类重要的生态用地,其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生态功能的稳定将直接影响到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2018年,中国政府在《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首次提出《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草案,乡村小微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各地纷纷开展小微湿地治理的探索。农民作为小微湿地治理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参与意愿对于小微湿地治理的
学位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暴露出一系列发展问题,以生态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弊端显著,积极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三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有助于协调区域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重要工具,是维护陆地生态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学术界已形成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范式,但缺乏对其构成要素与整体格局间的相互联系等微观层面的思考,较少考虑格局构成要素的系统性与结构性
学位
近年来,水源涵养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宏观政策背景下重要性不断提升,明晰水源涵养服务的综合变化发展对区域水资源保护和维持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实施的基本前提。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对水源涵养服务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相关的政策背景及水源涵养服务的空间关联特性等方面关注不足,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水源涵养保护指导有限。  本文以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
受经济发展影响,农业人口大规模转移已成必然趋势。此举释放了农村多余劳动力,缓解了粮食生产“过密增长”现象,有利于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但是经济发展也使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农药、化肥以及农业机械等相对价格较低的农业生产资料有效替代了劳动力,大量投入到耕地生产中,虽然短期内保证了粮食产量,但是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极大地阻碍了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因此,及时掌握农业人口转移动态,认清耕地利用现状,深刻挖掘农业人
转基因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自出现以来便面临这样一种情形:一方面被各国视为科技制高点和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点,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又伴随不断争议,长期保持较高的舆论热度。由转基因的安全性出发,引发了一系列激烈争论,话题涉及经济、政治、环境等各个方面,加之一系列负面事件的产生,严重影响到公众对转基因的看法与认知。舆论中充斥着大量非理性言论,影响着转基因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转基因战略
学位
随着数字政府改革的推进,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尚未弥合,但却在许多地区出现了基层政府改革的“空转”现象。数字政府改革的“空转”现象,反映出技术赋能难以转化为管理效能的实质问题。为何原本是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数字政府改革,却使基层组织陷入疲于应付的“空转执行”状态?为此,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对数字政府改革的动态执行过程展开研究。整篇文章按照“确定研究对象—搭建分析框架—观察组织运行特征—探讨政策执行逻辑”的
对现代化的探索是当下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也是当前我国学界的一大热点。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化进程的语境中讨论这一问题,需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上有益的思想成果。美国的俄勒冈大学社会学系最为杰出的教授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
学位
期刊
随着国家建设向创新型的不断深入,在政策制定层面国家提倡开展科研成果转化评价工作,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其科研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本文分析了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四种主要模式以及各自的优劣点,将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并一一分析了每个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其他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提出了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体系的
查明被执行人有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是执行案件能否执行到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而丰富民事执行财产的调查方式,并使其富有可操作性,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执行财产调查方式进行了规定,但由于条款过于简单宽泛,导致其缺乏可操作性,适用效果不太理想。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实施了《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是目前对执行财产调查方式最为全面的规范性文件,对于实质性地解决“执行难”问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