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猪临床样品的宏病毒组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来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ji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养猪生产中,各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尤其是病毒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的局限,我们难以了解病原共感染的病原谱全貌以及它们之间的互作机制,因此,病原混合感染的精准诊断以及猪场疫情的监测与风险的精确评估与预警成为了制约猪场高效安全生产的技术瓶颈。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基础。通过应用病毒宏基因组技术对样品中所有已知和未知病原进行测序筛查与分析,有望实现对疫病的精准诊断,并对疫情风险进行精确评估与预警。为了解广东省临床发病猪样品的宏病毒组结构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1-2019年从广东省13个地区采集的402份猪临床样品进行了宏病毒组研究,利用PCR或RT-PCR对宏病毒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进一步调查病毒阳性率。宏病毒组数据分析发现,在其中394份临床发病猪样品携带有7个病毒科、7个病毒属的18种病毒,包括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es,PPV)1-7型、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等。病毒阳性率调查结果发现,PPV6阳性率最高(66.77%,267/394),其次为PPV2(50.51%,199/394)、PCV2(50.25%,198/394)、PPV3(25.63%,101/394)和PRRSV(24.37%,96/394),且64.47%临床发病样品携带有3种及以上的病毒。来源于屠宰场的8份样品总共注释到4个病毒科、4个病毒属的10种病毒,包括塞内卡病毒A型(Senecavirus A,SVA)、PPV7、PCV2、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3,PCV3)、PPV6、PPV1、PPV3和PPV2等,这些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8)、87.5%(7/8)75%(6/8)、37.5%(3/8)、37.5%(3/8)、25%(2/8)、25%(2/8)和12.5%(1/8),其中2份淋巴结样品携带有6种病毒。此外,本研究利用PK-15细胞分离获得了8株SVA流行毒株和1株PPV1毒株。PK-15细胞感染SVA毒株24 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s),包括细胞脱落、变圆和皱缩。SVA-GDSZ-2018复制动力学分析发现,该毒株在感染PK-15细胞24 h后病毒滴度达到峰值(1010.30 TCID50/m L)。在宏病毒组分析的基础上,对阳性率较高和具有致病性的病毒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本研究共获得8株SVA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基于ORF全长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全球SVA毒株可分为2个进化群(GroupsⅠ-Ⅱ),每个进化群又可进一步分为2个亚群(Ⅰa-b和Ⅱa-b),本[1]研究鉴定的分离株和所有中国毒株均属于亚群Ⅱa-b。基于全基因组的进化分析显示,SVA毒株的平均进化速率为2.696×10-3/年/位点,且亚群Ⅱb进化的速度比Ⅱa更快。有效群体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全球SVA毒株爆发点出现在2013年年末,而当前优势基因型亚群Ⅱb的群体大小爆发点发生在2014年年中。基于PPV ORF2全长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将PPV6毒株分为2个进化群(PPV6A-B),本研究鉴定的6株毒株分别属于PPV6A(2)和PPV6B(4);将PPV2毒株分为7个进化群(PPV2A-G),本研究鉴定的13株PPV2毒株分别属于PPV2A(4)、PPV2B(6)和PPV2C(3),此外发现了1株PPV2重组病毒(PPV2-GD123-2011),其主要和次要亲本毒株分别为毒株PPV2-GD194-2011(PPV2C)和PPV2-GD271-2011(PPV2A);PPV3分为2个进化群(PPV3A-B),本研究获得的2株毒株均属于PPV3A;PPV1分为2个进化群(PPV1A-B),本研究鉴定的1株毒株属于PPV1A。基于PCV2 ORF2全长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测定的148个PCV2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6.7-100%和74.2-100%,这些毒株属于PCV2a(5)、2b(37)和2d(106),其中PCV2d占据优势地位。基于PRRSV GP5全长基因序列的基因分型发现,本研究鉴定的26株PRRSV毒株中有25株属于谱系8的IV亚群(Lineage 8,subgroupⅣ),另有1个毒株与HP-PRRSV疫苗株处于同一进化支。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宏病毒组技术可望应用于临床病例的病原共感染分析,获得的数据将为猪病毒性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本技术也可用于猪群的常态化病原共感染监测分析,从而实现对疫情风险进行精确评估与预警。同时,本研究揭示了PCV2、PRRSV和SVA等多种病毒的遗传进化特征,为临床上防控这些病毒性疫病提供了重要的流行病学数据。
其他文献
近20多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3.15km,但高速公路控制范围内用地,普遍未得到较高经济价值的利用。现以江苏江都至广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经济、安全、兼顾美化环境为目标,研究全生命周期成本及其直接、间接经济效益,给出相应建议,利用高速公路控制范围内的土地资源。
期刊
<正>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精神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美国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年死于医院可以防范类医疗差错的人数超过10万人,医院沟通障碍导致的差错对于患者的安全以及生命质量有着严重影响[2]。有别于其他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精神疾病是多因素和多病因所致的复杂疾病[3],其疾病进展、临床表现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
期刊
犬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上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疗法是近十年来新兴的疗法,临床试验显示其对损伤组织有较强的修复作用,但犬MSC治疗SCI的研究较少,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1.犬MSC治疗大鼠SCI的初步验证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及云计算的兴起,计算机视觉监控的理解和分析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作界的研究热点。尽管现今智能监控技术应用普遍,但是仍存在以下挑战:在海量监控数据中无法做到准确高效地分析视频行为信息;在异常活动检测任务中的虚警率较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深度学习理论,研究了视频异常行为分析,设计了多尺度时序的视频特征提取算法快速分析监控视频,构建基于图卷积降噪的异常检测框架,开发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深度学
学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无损的生物组织三维成像技术,其组织成像分辨率可以达到微米级别,具有明显的高分辨率成像优势。由于视网膜是人体很重要且敏感的薄层组织,因此具有高分辨率、安全可靠且无需注入造影剂的OCT成像技术非常适用于视网膜成像,目前已经成为眼科临床医学上最常用的视网膜疾病诊断成像技术之一。人眼视网膜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会伴随视网膜组织形态的变化,因此对视网膜OCT
学位
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和自动导引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相关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人工物料搬运逐步被AGV智能搬运所替代。本文系统设计以工业物流搬运和物流仓储为应用背景,针对自动化仓库现有AGV货物搬运方式存在成本高、灵活性较差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较低成本的AGV激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系统。
学位
基于集约化养殖的猪种源单一、高度近交等可导致猪间性病的发生,其制约着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种猪的优质化培育。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完全阐释清楚猪间性病的致病分子机理。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调控哺乳动物从胎儿发育到青春期再到性成熟的生殖生理过程,是哺乳动物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指出间性猪的HPG轴结构功能异常,导
学位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犬兽医临床上最常见关节疾病之一,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细胞数量的减少、胞外基质代谢紊乱、关节滑膜的炎症和软骨下骨重塑等,并最终导致犬关节变形及关节功能障碍。由于关节软骨无血管、无神经,自我修复能力差,现有的治疗手段大多以抗炎、止痛等缓解症状为主,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明,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来源的外泌体(MSC-Exo)对软骨损
学位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引起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病毒性疾病,该病特征为急性、高热性、出血性和高接触传染性。由于该病毒具有极强的存活力和传染性,且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治疗手段,导致防控难度大,疫情传播迅速,对我国养猪产业已造成巨大损失。目前,有关ASF的临床病理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各
学位
“黄芩-大黄”配伍见于三黄类方(泻心汤及其衍生制剂一清片、一清胶囊、一清颗粒及三黄片等)、牛黄解毒片、导赤丸等成方制剂。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作用,属于配伍七情中的相使入药。体外和体内试验证明大黄、黄芩对多种炎症具有调节作用,但是两者配伍使用的抗炎机制却尚未阐明。本文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探究“黄芩-大黄”配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