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降雨条件下草被覆盖度和空间格局对坡面水沙调控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覆被坡面水流水动力学特性及其坡面水沙运动过程是水力侵蚀研究的动力学基础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由于植被、降雨、地形、土壤等多因素影响,坡面水沙调控机制复杂,加之降雨条件下薄层水流观测手段不完善,目前植被对坡面水沙调控机制的研究尚存疑颇多。本文通过开展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草被覆盖度和格局影响下的坡面水流水动力学参数历时过程及其均值变化规律,构建降雨条件下覆草坡面水流阻力模型;探究覆盖度和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建立坡面侵蚀率与水流强度指标的耦合关系;探讨草被对坡面水沙的调控效应;阐明不同草被格局下坡面侵蚀泥沙的输移和沉积规律。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坡面水沙调控治理及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得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坡面水流水动力学参数对草被覆盖度和格局的响应规律。平均流速和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范围分别为0.01-0.27 m s-1和0.21-5.42。水流流态均属层流,随坡度增加,流型由缓流向急流转(?)。平均流速趋于稳态阶段所需时间整体上与草被覆盖度、Lf(草被格局参数)呈正相关。雷诺数、弗劳德数趋于稳态阶段的时间总体上与Lf呈负相关。雷诺数均随降雨历时先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草被覆盖度越大,历时波动幅度越小。高草被覆盖度、菱形、阶梯和横向草带格局下的弗劳德数随降雨历时先减后稳,其余情况下呈相反趋势。相同坡度和雨强下,平均流速、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分别随草被覆盖度和Lf呈指数和幂函数递减。流态指数m范围为0.315-0.899,m值与草被覆盖度和Lf呈正比与雨强呈反比。阻力系数整体上均随着降雨历时先减后稳,坡面阻力历时波动幅度随覆盖度、Lf增大而减小。阻力系数与草被覆盖度和Lf呈指数函数关系。雷诺数越大,坡面阻力系数越小。最后本文构建了包含颗粒阻力、形态阻力和降雨阻力的坡面阻力模型。(2)探究了覆被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特征并建立其与水流强度指标的耦合关系。径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趋势分为两个阶段,先增加后趋于动态稳定,入渗率总体上均随降雨历时先减后稳,侵蚀率历时趋势受坡度影响而异,不同覆盖度和横向草带下含沙量随降雨历时先减后稳,其余条件下趋势相反。径流率、侵蚀率、含沙量趋于稳态阶段时间总体上与覆盖度、Lf正相关。径流率、侵蚀率范围分别为0.22-2.40 L m-2?min-1和7.48-48.63 g m-2?min-1,含沙量减幅为29.5%-45.2%。径流率、侵蚀率、含沙量分别随覆盖度、Lf呈指数和幂函数递减。雨强越大,越易使土壤表面形成结皮层。侵蚀率与水流功率及断面单位能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侵蚀率与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分别呈幂函数和指数关系。基于过水断面单位能量建立的侵蚀率指数模型预测效果最佳。(3)阐明了草被格局对坡面侵蚀沉积物粒度分布及其输移规律的影响。粘土颗粒的沉积受控于原始土壤和草被分布,其有效粒径含量仅占3.55%-13.06%。在裸坡、随机、棋盘斑块和竖向草带下,细粉和沙子颗粒含量分别随降雨历时减小和增大,在阶梯和横向草带下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此外,沙子和细粉颗粒含量与水流功率分别存在正、负线性关系,表明水流功率对沉积物颗粒的影响存在阈值。侵蚀沉积物颗粒的富集程度受草被分布和雨强影响显著。雨强为60 mm h-1时,较细颗粒(粘土和细粉)会在裸坡坡面作为团聚体优先富集;沙子级别的颗粒则在竖向、阶梯和横向草带坡面作为团聚体被富集,随机和棋盘斑块的侵蚀沉积物粒度分布与原始土壤接近。粗粉颗粒则始终以初级颗粒运移。当雨强增大至120 mm h-1时,沙子颗粒被富集,粘土颗粒仅在随机斑块和阶梯草带下被富集。(4)探明了草被覆盖度和格局对坡面水沙的调控效应。草被缓流效应、减水效应、减沙效应和含沙量调控效应分别为-19.81%-86.68%、-10.12%-75.83%、-23.53%-70.62%和-10.38%-62.01%。缓流效应分别与草被覆盖度、Lf呈对数和指数正相关。减水效应分别随草被覆盖度、Lf的增加呈指数和对数递增。坡面减沙效应、含沙量调控效应均随草被覆盖度、Lf的增加呈对数递增。60%草被覆盖度可作为坡面减水效应临界值。减水、减沙效应大小次序为横向草带>阶梯草带>菱形格局>随机斑块>棋盘斑块>竖向草带。竖向草带加剧坡面土壤侵蚀的程度。雨强和坡度增加导致缓流、减水、减沙、含沙量调控效应分别减小22.3%-48.6%、13.5%-46.1%、25.9%-52.1%、38.5%-68.3%和16.7%-56.6%、24.7%-44.5%、62.7%-63.0%、39.1%-51.2%。
其他文献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小RNA分子,在植物体中,通过对其靶基因的负调控作用控制植物多项生长发育过程。目前,miRNA调控维管组织发育的机理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等物种中已发现多个与植物次生生长相关的miRNA基因。但这些miRNA在维管系统中的具体调控途径尚不清晰,特别是其在木本植物中的作用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课题组
学位
台阶式溢洪道以其高消能率、利于机械化施工、降低了空化空蚀的危害等优点,在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台阶式溢洪道上的水流复杂,然而大多学者将其视作大粗糙度的光滑溢洪道,以此研究其水面线计算,对消能特性的分析也主要围绕消能率展开。此法不能反映增设台阶后台阶的作用,得到的水面线计算方法也并不可靠且对消能率的研究不能直接的反映能量耗散的规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对直接反映台阶式溢洪道消能情况的消能水头进行
学位
粮食和水资源是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产物之一,其种植生产过程耗水较大。然而,目前全球水资源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用水竞争激烈,因此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能有效缓解行业间的用水矛盾。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黑龙江省别拉洪河灌区为研究区域,以2019年MODIS遥感数据和83个采样点实测产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绘制了2019年研究区水分生产率空间分布图,并以水分生产率为指
学位
木材是树木形成层活动的产物,研究形成层活动和木材形成机理与过程,对树木年代学、碳循环、可持续能源利用、控制树木生长和人工林木材性质、木材质量改良评价与利用有着重要科学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技术手段,研究其形成层的发生发育、季节性活动规律
学位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成因。土壤含盐量信息的准确获取对于土壤盐渍化治理和农业灌溉具有重大价值。卫星遥感能大面积、准确、实时地监测土壤含盐量,采用数据同化手段把卫星遥感数据引入到土壤含盐量运移模型中,能更为准确地监测区域尺度土壤含盐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因此,本研究以沙壕渠灌域的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光谱反射率并计算光谱指数,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灰度关联法
学位
CLE基因作为信号肽的成员之一,在植物维管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与木质部发育相关的基因上,比如TDIF。而对于韧皮部相关的基因研究较少,且基本集中于拟南芥。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CLE25、CLE26、CLE45会抑制原生韧皮部的发育,本实验在毛果杨中找到了5个同源基因,即PtrCLE25、PtrCLE26A、PtrCLE26B、PtrCLE45A、PtrCLE4
学位
城市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调节碳氧平衡、改善小气候、减少灰尘和噪音、吸收污染物、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而叶面积指数在生态演化过程中是最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反映不同尺度植被冠层结构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是绿地生态功能量化估算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变化研究越来越深入,卫星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遥感反演已经成为在大规模范围内获得地表参数的唯一方式。近年来,在农业、
学位
素有“母亲节之花”雅称的香石竹作为观赏植物,因其高度重瓣性、观赏周期长等突出的经济和商业价值而广泛应用于营造花坛、花镜以及室内装饰等。经典的花发育ABC模型已经阐明C类基因对于植物生殖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然而,AG基因正是执行C类功能调控雄蕊和心皮的发育以及决定花分生组织的确定性的主导元素。此外,作为最大的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AG在被子植物中一直以一种高度保守的方式行使C类功能。核心双子叶
学位
干旱一直是世界上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干旱会对我国粮食产量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从而对国家稳定发展产生影响。我国70%以上玉米的种植区域遭受到干旱的威胁,每年因此造成的产量损失超过1.5×10~7t。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对相关农业部门制定有效的干旱应对措施,以满足未来人口增长背景下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具有参考意义。本论文中参照气候分区和农业分区,将研究区种植玉米的站点分为西
学位
渠道作为灌区建设和调水工程的重要输水建筑物,对灌区节水、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修建在北方寒区的渠道工程,受季节冻土影响,渠道衬砌经常发生开裂、错动、鼓胀、脱空乃至整体滑塌等破坏,致使渠道行水功能降低,渗漏严重,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对于寒区渠道冻胀设计,现行规范仅给出了依靠渠道规模和基土自由冻胀量来确定断面形式的经验方法,理论设计方法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寒区渠道工程的冻胀破坏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