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柴油机NO排放的SCR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柴油机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后处理技术是满足欧IV及以上排放法规必须采用的技术措施。在商用车满足欧IV和欧V排放法规技术路线中,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两种技术路线,其一是通过燃烧系统优化降低微粒排放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降低NOx排放;其二是通过废气再循环(EGR)降低NOx排放采用微粒过滤器后处理技术。 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国外应用情况分析,作者认为SCR技术更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为此,本文在YC6L350-40重型柴油机上对选用SCR后处理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并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台满足欧Ⅳ排放商用柴油机。研究内容包括SCR系统的基础特性研究,还原剂剂量控制策略的制定,SCR系统的评价验证试验以及低温运行条件下和使用高硫柴油SCR系统的适用性研究,并对SCR技术应用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本文首先研究了氧化还原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和氨气(NH3)-SCR反应的原理,对计量单元流量特性进行了标定,并对计量阀开启频率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绘制了发动机NOx原机排放脉谱图、排气背压脉谱图、催化器的降低量脉谱图以及NOx最大转化率脉谱图,通过脉谱图与计量装置流量特性标定结果,初步制定了稳态下还原剂剂量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发动机排温和尿素水溶液温度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修正,同时SCR系统氨气滑失不易控制,提出了对还原剂剂量控制策略进行催化剂储氨能力修正的思路。按照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对采用排气后处理措施重型柴油机国IV排放检验要求,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YC6L350-40柴油机采用SCR系统进行了ESC和ETC评价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课题所研究控制策略的SCR系统重型发动机在燃用欧Ⅲ和欧Ⅳ标准油的情况下,排放都可以达到我国第IV阶段排放要求。 为了研究公交车运行条件下SCR系统的适用性,本文根据武汉市公交车路谱试验数据确定了十五个工况,以此作为SCR系统1000小时可靠性试验循环工况。工况特点是低速部分负荷运行比例高、发动机排温低,使用的柴油含硫量接近2000ppm。试验结果表明SCR系统在低排温和使用高硫柴油条件下,当尿素水溶液最低喷入温度为230℃时催化器的活性比较稳定;但当最低喷入温度为200℃时催化器的活性略有下降。作者最后根据国外SCR应用经验,提出了我国建设“添蓝”加注站的方案,并预测了方案具体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本文研究结果对开发满足国IV排放商用柴油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探索了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国IV排放商用柴油机技术路线,研究结果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我国降低商用柴油机排放、减少大气污染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通过对1979-2018年NINO3.4指数和第二年夏季西北太平洋(WNP)降水异常的分析发现,厄尔尼诺强度与第二年夏季WNP降水异常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拉尼娜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分为东部型和中部型以后发现,东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次年夏季WNP降水的影响不对称,东部型厄尔尼诺强度与次年夏季WNP降水异常为负相关关系,而东部型拉尼娜与次年夏季WNP降水异常关系并不显著。相反
学位
雷暴是一种伴有闪电和降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在全球能量和水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闪电作为雷暴天气中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对电力、交通、广播、通讯、石油、化工、航空和航天等都有重要影响。亚洲夏季风与青藏高原的相互作用,使得高原和整个亚洲季风区的雷暴和闪电活动都非常活跃,并表现出独特的区域性特征。本论文利用16年(1998~2013年)TRMM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亚洲季风区闪电与雷暴活动的气候特征,并
平流层中大尺度经向环流Brewer-Dobson环流(BD环流)在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以及物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变化也与诸多平流层和对流层过程存在联系,且对对流层天气气候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论文利用多种再分析资料和模式资料,首先分别研究了平流层经向环流和对流层经向环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然后分析了平流层经向环流和对流层经向环流之间的协同变化及其联系,最后讨论了平流层BD环流影响
学位
水分循能够环维持全球水资源的动态平衡,水汽是成云致雨的物质条件。水汽输送作为地球大气水分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强弱、路径以及辐散辐合能够直接影响降水的强度与范围,对区域水分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水循环的变化会对区域性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论文从水汽收支诊断方程着手,利用再分析资料和模式模拟输出资料,探究了现代和过去不同气候背景下的水循环
热带气旋等对流系统的预报及高原短期气候的预测是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通常数值天气预报中对流系统预报由于积分时间较短,预报结果和大气初值场紧密相关,而短期气候预测中由于长时间的积分,结果对缓变的土壤湿度边值场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而资料同化则是改善这些初边值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辐射率等资料,引入新型卫星洋面风观测资料数据及外场试验雷达风廓线数据,评估资料同化对对流系统模拟的影响;
学位
土壤湿度的气候效应是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与冻融过程相关的北半球春季土壤湿度的异常,通过影响地表的水分循环和能量收支,对北半球降水变化以及大气环流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土壤湿度—降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内在物理过程对认识全球气候系统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北半球春季土壤湿度异常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选取了两个关键区(北美中部和欧亚西南部)分析了北半球土壤湿度年际变化的异常特征。
大气环流相对于其多年平均状态的偏差,称为大气环流异常。东亚地区常常发生的诸如极端低温、大范围暖冬、连续性暴雨等异常天气和气候事件,其重要前兆和直接原因之一就是乌拉尔山地区反复出现的持续性的环流正异常和负异常。研究乌拉尔山地区反复出现的持续性环流正、负异常的发生机理,对提高东亚地区大范围异常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习惯于将乌拉尔山环流持续性正、负异常,视为大气环流对不同强迫因
陆面能量交换是联系陆地和大气两个系统之间的关键纽带,驱动着陆地上的大气运动,是理解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夏季风影响过渡区是我国夏季风向中纬度西风带过渡的区域,是冷干与暖湿气团的频繁交汇地带;该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复杂,气候的动态性最明显,但是夏季风对该区域的影响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最近几十年我国夏季风总体处于持续减弱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夏季风影响过渡区面临着干旱化和荒漠化的压力,并且这种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导致草地退化严重。为应对生态脆弱地区草地退化,中国开展多项国家级环境修复工程来进行荒漠化治理,修复草地退化,其中灌木建植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灌木林不仅能够进行退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所产生的碳汇也能够为国家固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但当前对退化草地人工灌木碳储量的核算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影响灌木碳储量因子的定量分析薄弱。本研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