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表达人药物转运体OAT1和药物代谢酶CYP1A2的细胞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awendang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稳定转染的方法构建了稳定表达人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和/或药物代谢酶CYP1A2的MDCK细胞模型,并且从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活性水平进行了验证,利用该细胞模型进行了潜在的OAT1底物/抑制剂的筛选,并考察了马兜铃酸对不同细胞模型的毒性差异。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和/或药物代谢酶CYP1A2的MDCK细胞模型,应用该系列细胞模型进行OAT1底物/抑制剂的筛选,考察OAT1和CYP1A2在马兜铃酸细胞毒性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OAT1,将其转染MDCK细胞,经G418筛选后采用有限稀释法挑选单克隆细胞,通过OAT1经典底物6-羧基荧光素、对氨基马尿酸的摄取实验验证单克隆细胞中hOAT1转运活性,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验证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从中筛选出稳定高表达hOAT1的MDCK-OAT1单克隆细胞。再将得到的hOAT1的单克隆细胞和MDCK细胞采用pcDNA3.1(+)/Hygro-CYP1A2质粒进行转染,通过考察功能活性、mRNA表达水平筛选出高活性的MDCK-CYP1A2和MDCK-OAT1/CYP1A2细胞株。利用构建的MDCK-OAT1细胞模型考察若干中药化学成分对OAT1功能的抑制效果,评估马兜铃酸在MDCK-OAT1、MDCK-CYP1A2和MDCK-OAT1/CYP1A2细胞模型上的毒性差异。结果:采用含OAT1基因的质粒转染MDCK细胞后获得两株高表达OAT1的细胞株,通过RT-PCR. Western-blot验证了OAT1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表达。OAT1经典底物对氨基马尿酸、6-羧基荧光素在单克隆细胞内的积聚显著高于空白细胞。将上述细胞进一步采用含CYP1A2基因的质粒转染后,在mRNA水平可检测到CYP1A2基因的高表达。转染后的单克隆细胞可显著代谢CYP1A2的荧光底物。应用MDCK-OAT1细胞模型从若干中药活性成分中筛选出阿魏酸、二氢丹参酮Ⅰ、丹酚酸A、甘草次酸、隐丹参酮、马兜铃酸等6种成分可显著抑制OAT1对6-羧基荧光素的摄取。马兜铃酸在MDCK、MDCK-OAT1、MDCK-OAT1/CYP1A2细胞模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OAT1和CYP1A2均可增加马兜铃酸的细胞毒性。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OAT1和/或CYP1A2的细胞模型。该细胞模型可用于OAT1潜在底物和抑制剂的筛选,也可用于OAT1和CYP1A2相关的药物毒理研究。
其他文献
公安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获取准确信息,进行深度研判就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信息系统其强大的功能已
目的:观察山大颜合方联合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大颜合方联合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体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离子污染和染料污染,无论是重金属还是染料废水都会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进而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与发展。
目的探究布洛芬混悬液配合小儿推拿对小儿退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儿科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116例,根据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布
哮喘(Asthma)是种以气道高反应性(AHR)、可逆性气流阻塞以及气道壁重构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都涉及到哮喘的致病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0例CS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行颈前路减压、
淀粉糖化酶(GA)能将淀粉转化成低分子量糖类,在制糖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植物糖制品中一般都有糖化酶的残留。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约为65%,是极易以糖掺假的食品
电视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伙伴。据调查,在我国,城市学前儿童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达到1.43小时。因此,研究儿童收看电视的认知机制、电视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及儿童
在重庆市2010年启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已经放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重庆市教委提倡的“高效课堂”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能力。由于自我调控学习
近十年来,非小细胞肺癌基础及其转化性研究,从癌细胞驱动基因筛选及其靶向干预方面的研究,到肿瘤细胞微环境研究,正逐渐改变传统理念,也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最活跃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