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专业学生对口译质量认知调查报告

来源 :外交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xuan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界关于口译质量认知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大多是对口译服务用户和专业口译员的研究。而口译专业(MTI)学生毕业后最有可能成为专业口译员,进而影响该职业的标准和规范,因此MTI学生对口译质量的认知情况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前人研究,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MTI学生对口译质量的认知情况,并讨论关于衡量人群对于口译质量认知情况的方法。在开展调查之后,研究发现,与职业口译员和用户相比,学生对与原文语义一致和术语正确使用的重视程度较低;与职业口译员相比,学生对语法正确和团队合作能力重视程度较低,但学生更重视翻译流畅。基于调查数据及分析,研究者为口译学生提供了一些提高自身口译质量的建议,包括关注原文、模拟口译工作环境、阅读相关平行文本、参与相关的研讨会和课程,同时,也建议学生通过慢速口译模拟进行语法提高,增强小组练习等。本研究所采用的两种方法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各有优缺点,这将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方法上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十名学生在英汉口译过程中的信息丢失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旨在回答三个问题:1.英语口译专业学生在外交交替传译中信息丢失的特点是什么?2.信息丢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见习口译员避免不必要的信息丢失?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笔者邀请了10名MTI的学生为特蕾莎·梅的一篇外交演讲进行翻译,并对其信息丢失的原因进行了反思。通过对10位实验者的口译进
21世纪初,民粹主义在全球又一次抬头。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民粹主义在外交政策制定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着眼于民粹主义和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并希望为该方面的学术讨论做出贡献。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采用安全化的框架,通过三个步骤将民粹主义者的不安全感转化为安全感。首先,民粹主义领袖会建构一个已经存在的威胁,从而加剧民众的不安全感;接着,民粹主义领袖会构建一个保护对象和需为此威胁负责的对象;最后,
在商务会谈中,口译员的听力理解影响交替传译中信息表达的完整度和流利度。自2020年以来,不少重大国际会议受新冠疫情影响由线下转为线上,与此同时很多国际商务合作也转为通过视频软件进行沟通与交流。这为线上口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给译员带来新的挑战,译员的工作环境与工作难度都随之改变。译员接收信息的方式从会议现场倾听转为通过借助视频软件,软件和设备的不稳定性使得译员的听力理解更具难度。本文
在英汉交替传译中,英语长句一直给译员造成巨大挑战。正因如此,在口译教学中,英语长句的口译质量一直是衡量学生口译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实证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探讨三种类型的英语长句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作者按照英文句法结构总结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口译质量的长句,并根据译文准确性、流畅性、信息完整度三个评价标准来分别就其影响进行讨论。借助吉尔精力分配模型,本文针对三种类型的长句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对于口译员来说,准备得越充分,口译表现就越好。目前有关译前准备的研究仍聚焦在专业译员和译前准备对口译质量的影响。关于学生译员译前准备的调查和实证研究很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外交学院51名MTI学生进行调查,旨在全面了解MTI学生译前准备现状,指出他们译前准备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外交学院MTI学生在译前准备上存在以下不足:(1)MTI学生译前准备往往关注词汇,
2020年4-5月,国内疫情逐渐好转,许多民间组织机构也纷纷为抗疫献力。民间组织疫情防控线上交流分享会便是在民间交流层面发起的系列活动。作者参与了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南非的三场分享会,担任交传工作。目前,关于译员能力、医学口译的研究少有涉及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场景,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冠疫情这一背景下,译员需要具备、重视哪些能力。案例分析基于马会娟老师的汉译英翻译能力模式和利兹大学PSI项目的能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持续加大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投入,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舆论、经济、安全上的全面对抗中国,“全政府支持”,建立“志同道合”伙伴关系网。东盟位于印太地区中心,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大多采取对冲战略,平衡中美两国关系以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两国竞争的加剧,美国试图与所有东盟国家接触并升级伙伴关系,东盟选边站队的压力日益增大,东
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口译员在中英交传的过程中想要逐字逐句地译出讲者的话有一定的难度。在真实的会议场合,口译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省略某些信息。此前关于口译中省略现象的研究通常聚焦于同声传译领域。因此,本文将探讨中译英交替传译中的省略。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本文将分析不同类型的省略及其背后的原因。根据关联理论,最佳的沟通应该达到最佳关联性,将听众花费的精力减少到最小。省略可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
口译作为一种职业日益完善,对口译的研究也更加广泛且深入。其中的研究话题译员的角色,或更具体地是译员的显身性或隐身性,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之前该方面的研究以职业译员为主体,并且以一种静态的观点看待译员的显身性或隐身性。本文主要关注新手译员或学生译员对口译员显身性或隐身性的认识,了解翻译本科四年级学生、翻译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和翻译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动态的认知转变,从显身到隐身或从隐身到显
在长难句的口译策略方面,前人主要从英汉交替传译的视角开展研究。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同声传译中更容易出现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一位外交部职业译员和一位外交学院学生译员在汉英同传中处理长难句时的表现,研究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在汉语长难句口译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中分析的汉语长难句选自2014至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本研究将语料中所有长难句梳理归类,在句法结构层面将汉语长难句分为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