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及生活状态也越来越重视。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及持续繁荣的经济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难免会出现一系列“不宜人”的问题,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逐渐发现,提升城市宜居性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宜居城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政府部门也开始加快推动宜居城市的建设,市民也对宜居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呼声。本文以华北地区26个地级市和京津2个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富裕度、社会和谐度、生活舒适度、环境优美度、文化丰富度5个方面选取了33个指标,运用熵值TOPSIS评价法进行测度,最终得出各个城市在2007-2016年间的城市宜居水平综合得分,发现城市间宜居水平差异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此基础上,选取2007年、2010年、2013年、2016年四个时间截面对城市宜居水平和分维度宜居水平进行空间演变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将研究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接下来对影响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对策和建议。(1)时间方面:总体来看,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性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城市宜居性发展存在着非均衡化现象,城市宜居水平亟需提高。在2007-2016年间,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指数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上升的速度有快有慢。随着时间的发展城市间宜居水平差异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其中宜居水平高的城市和宜居水平低的城市的排名情况相对稳定,变化幅度较小。(2)空间方面:整体上,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水平在空间分布格局上非均衡性和空间极化现象显著,在空间上自东北到西南方向上形成“两翼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以北京市、天津市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宜居水平最高,以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为核心的呼包鄂城市群宜居水平次之。在空间分布上,京津2市和内蒙中部4市成为宜居水平高值的分布区,河北省宜居水平次之,山西省宜居水平最低;河北省的宜居水平高值区呈现出由省会城市石家庄向东北方向延伸的趋势,山西省的宜居水平高值区则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东南地区,呈现出太原以南的城市宜居性要明显高于太原以北的城市的分布格局。在空间集聚特上,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环渤海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在分维度比较中,生活舒适度得分最高,文化丰富度和社会保障度得分最低,各宜居要素的地域分异与城市综合宜居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性,没有一个城市在所有维度内取得最优,并且各个城市在各个维度的排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造成华北地区城市宜居水平时空差异的因素众多,其宜居水平的高低和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有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4)结合华北地区26个地级市和京津2个直辖市宜居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华北地区宜居城市的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一是重视宜居城市的先期规划和后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经济;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生活舒适度;四是注重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升文化丰富度;五是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环境更优美;六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社会和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