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科学是当今最为激动人心的科学发展领域之一。因而无疑,对于认知科学的哲学反思,应当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科学哲学关注认知科学的更为重要和独特的理由,来自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或更一般的动物乃至机器可能具有的)认知能力及其各种认知过程,如记忆、推理、决策、表象和情感等,正是哲学传统上的核心研究对象和领域;而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认知科学的基础学科群中,也包含着哲学作为分支学科之一。有鉴于认知科学与哲学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中提出以“认知哲学”、“认知的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的三元区分,作为“认知科学的哲学蕴含”的具体组分,分别指称对于认知现象的传统哲学研究,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中所涉及的哲学因素,以及本文所要重点论述的认知科学发展给予的哲学启示。 一部认知研究的发展史,经历了从哲学,到作为一种实验科学的心理学,再到认知科学的发展.笛卡儿的心物二元论确立了心灵作为独立实体的地位,也确立了以心灵作为对象的心灵哲学研究领域。此后洛克和休谟的联想主义将对心灵的研究从哲学拓展到心理学;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确立起心理学的科学地位,而华生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则取消了内在的心理状态和过程。心灵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构成了认知科学发展的初始条件和部分边界条件。 认知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符号主义模型,联结主义模型,到涉身心灵或认知的交互模型的演变,既充分体现了认知科学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征,也给我们留下了探索认知本质的哲学轨迹:计算隐喻下的符号主义模型基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认为可以提供一种关于心智或认知的抽象、普遍的功能模拟:基于表征的计算模拟,而与具体的物理元件实现(脑、神经或是电子元件)无关,从而引发了关于计算与智能、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等相关的哲学争论,尤其是智能模拟的充分条件问题;脑隐喻下的联结主义模型基于神经计算和对于分布式智能的研究,主张以神经元及其分布式运行模式作为微观认知结构的模型,构造出与宏观认知功能模拟互补的微观模型,但这一模型面临宏观意义的突现及其它问题;涉身心灵和认知的交互模型的想法来自认知神经科学及其无损伤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认知科学家和哲学家提出了心灵是内在地涉身的;思想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抽象概念很大程度上是隐喻的等观点,进而提倡一种心灵研究中的自然化的方法论,一种认识论中的存在论趋向,一种经验主导的哲学,传统哲学中不被重视的身体被赋予一种进化与交互路线上的枢纽地位,但这种模型也面临着心理说明缺失,交互机制含混等问题。 认知科学前沿领域的进展总是不乏令人兴奋的哲学意蕴。立足于其中的感知控制论所体现的认知层次论,神经动力学中的介观理论所要求的认知性质的突现论,意识过程中神经的相关性和协同性表现出的反还原的下行约束关系,和视知觉理论方面的拓朴不变性中显现的整体论,本文重点探讨了这些理论和实验成果,与认知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突现论、心身问题、自由意志等传统问题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认知科学在这些问题上给予我们的启示,并尝试提出一种多元论的研究方法论,和一种以认知科学哲学为主的多元、综合、包容、开放的认知的新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