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社会都市住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原则之研究——以台湾地区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婴儿出生率的下降,高龄少子化现象日趋明显,老年人口数的增加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此一现象不仅在工业化国家如此,开发中国家亦然。就以台湾地区而言,根据民国95年(2006年)底内政部统计资料,在2,288万人的总人口中,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率就已达10.0%。若再依据行政院经建会“推估台湾地区民国91年(2002年)至140年(2051年)人口中推计”指出,民国109(2020年)年的台湾地区老人人口将超过385万人,老年人口比率将逹15%以上,台湾也将正式迈入另一佃高锋-高龄社会。   再者,有关近年来政府推动的高龄者社区照顾政策,而这项政策观念其实可追溯於1981午英国老人照顾政策的白皮书中指出:社区照顾的意涵应由在社区内照顾逐渐转为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大型机构外照顾,通常指去机构化;对医院或机构外的老人病患或身体衰弱者提供不同尃业的照顾,护理服务不只在正式机构中获得,也可以在社区内的家里获得;依赖由整个社区提供的照顾;强调应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而不是机构内提供服务,目的是藉由不同的支持性服务将老人留在家中,如家事协助、送餐到家、居家护理等,并遵循正常化原则。   在目前社区照顾方面:老人认为居家是最理想的养老居住模式,有三代同堂、或是老人与年轻同住於同一社区内,这种分而不离的模式、或是日间托老所、给独居老人住老人公寓等,一方面让高龄者生活在平日熟悉的社区里,另一方面如此的模式也符合中国孝道的基本精神。   因此综理以上两项现象,除了针对高龄者居家使用的空间迳行改善设计之研究外,另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因应结构性的改变而需要修订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以符合未来实际需要,如此才能做到强化社区的服务及适合高龄者使用的公共设施项目之建设,充分的改善住宅社区内的公共服务项目,使高龄年长者在从事他们想要各种休闲活动获得方便、安全、舒适和无障碍的环境系统;强化社区的养老设施、护理、服务网路以及专为老人服务第三产业的建构,建立老人的护理服务与高龄者的照料,促进社区健康发展。   本研究拟解决现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未普及照顾到高龄者族群,提出因应都市住宅社区给予高龄者所使用的公共设施设置之原则。其达成目标如下:   一、探讨当前都市住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现况舆高龄者活动服务圈之关系,并藉由专家问卷调查了解高龄社会中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之需求。   二、研拟可行性之高龄社会都市住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与原则和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保证奥运赛事顺利进行的重要交通方式。然而由于奥运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投资量大、工程周期长、涉及面广泛,因此受到多方面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提高。景观优美、活动丰富的休闲娱乐环境已成为人们极大的追求。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休闲
古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保护古镇就是传承历史。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效益主导的今天,古
学位
集中与分散这组对立统一的概念,是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和本质运动。本文以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集中与分散为切入点,研究西方近现代山地人居环境空间形态规划理
本文旨在对国内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先锋建筑探索现象进行剖析,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先锋建筑”更成为国内建筑文化界的热点话题。 文章分五个部分,通过详尽分析以及大量例证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于2006年起,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坚决贯彻执行着中央的号召,在市域范围内针对3159个行政村深入开展了规划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将城乡统筹做
学位
随着我国对近代建筑研究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近代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这些成果多是针对近代的砖石建筑,而同样是近代建筑的一部分——近代木
20世纪是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时期,城市的现代化研究成为极富生命力的学术领域。随着进入21世纪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各个大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空间外拓,迎来了发展的新
深圳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目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深圳特区外城市建设在特区内的影响下也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