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观作为文化的关键因素(Schwartz, 1999; Hofstede, 1980; Weber, 1958; Williams, 1958)已成为核心概念被广泛用于解释和理解文化间的差异。在众多价值观理论框架中,施瓦茨(Schwartz)价值观理论正以其全面性逐渐被学界证实并接受。然而,价值观在不同国家个人(或样本)间比较的前提是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的结构在相关国家间表现出近似性(Fischer et al., 2010)。鉴于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有关实证研究缺乏,对各个社会层面不同样本间价值观结构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在施瓦茨价值观理论框架下中国人价值观念的跨文化可比性尤为重要。为了研究中国人价值观在施瓦茨普世价值理论框架下的可比性,上海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居民的价值观念的异同点,本研究采用施瓦茨价值观量表(Portrait Values Questionnaire, PVQ)测量和比较了来沪外来务工人员(n=208)与上海本地居民(n=174)的价值观念的内容和结构。两个国内样本的采用和其与理论结构的比较使区分国内差异和跨文化差异成为可能。同时,考虑到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谐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研究期望通过对两个人群的价值观(作为行为取向的根本原因)的对比研究,为未来关于这两个群体间接触融合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获得如下发现:一、两个样本的个体层面价值观结构和施瓦茨理论所提出的价值观结构近似。二、所测量到的偏差不能显著证明中国人的价值观存在和理论相异的其他结构。三、“一致性”(conformity)在两个样本的价值层次上都处于第一位。四、一致性(conformity),成就(achievement),安全(security),和传统(tradition)在两个样本的价值层次上处在相同的位置一样,分别是第一位,第四位,第五位和第九位。五、在价值观的维度上,上海本地居民相对更偏向于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和开放性(openness to change),而在沪外来务工人员则相对更偏向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六、权利(power)在来沪外来务工人员的价值层次上处于最底端。七、在另一种维度上,在沪外来务工人员表现为更关注群体(social-focused),而本地居民则更为关注自身(person-focused)。最后,文章还从价值观跨文化研究和促进社会群体间交流的角度对本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国人价值观的相关未来实证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