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两代纸币发行权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uuu52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斯密曾谈到一种君主的特权:用同样金额的新贬值币来偿还货币改铸前的欠款。而在古代中国,这种特权又得以透过纸币的发行大行其道,以致马可·波罗感叹:“大汗用此法据有所属诸国之一切宝藏”。
  元朝时随着国内市场的统一,政府第一次在全境发行单一不可兑现纸币,并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成文法律,以完善纸币发行权的法制构建。明朝中央集权大为加强,统治者欲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前提下仿照前朝发行单一纸币,以加强社会控制,但却由于纸币政策的保守僵化,在与市场的博弈中丧失了这种权力。元明两朝都因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但元朝随其统治崩溃才最终丧失纸币发行权,而明朝则在统治中期将其重新让与市场。而中国古代纸币发行于此基本终结,最终未能实现近代化转型。
  本文首先探析了纸币发行权的内涵,梳理其在元明两代以前的历史建构,并作以法律效果的评价。其次具体阐述元明两朝的纸币发行权的法制构建,并对其制度与效果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法律制度看,元代纸币发行权主要是通过《整治钞法条画》与《至元宝钞通行条画》构建,先后采用银本位与不兑现本位,曾实施纸币发行准备、限额与回笼制度,但币种与制度又有反复变化;明朝纸币发行权力主要在政府诏令、财税政策中体现,采用纸币本位,但无发行准备、限额与货币回笼的约束,始终只有大明宝钞一种纸币。从纸币发行权力的构建效果看,元朝纸币发行权力相对分散,虽有用货币权力解决财政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变化;明朝纸币发行权则过于专制,背离了市场运行规律,而不得不借用财税手段加以维持。最后,本文从文化角度对元明两代的纸币发行权进行探讨。从文化差异上看,元朝具有重商主义的经济文化、“天下一家”的政治文化与“祖述变通”的法律文化,与之相比,明朝在经济、政治与法律上,具有重农抑商、“家天下”、“官本位”的文化特质;而两朝最终未能完成纸币发行权的现代化重塑,也可以从中国古代“一元权力观”、“官富民困”、“法为治具”等文化传统中找到解答。
其他文献
2018年10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式写入刑事诉讼法,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的新的课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制度内涵、价值追求、运行机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探讨。为规范制度运用,2019年10月两高三部印发了《指导意见》,回应和解答了绝大部分的实务问题。但实践中仍有些问题有待解决,如认罪认罚自愿性、被告人反悔上诉处理、证明标准和法官的审查责任、从宽的实现等。有学者运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这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实质是行政权对市场运行的介入。这种介入既可能通过行政处罚、行政许可
情感是内在于司法中的一部分。大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事人、律师、检察官、法官等主体在司法活动中的行为避免不了情感因素的影响。研究司法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有利于促进司法正义的实现,增进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促使诉讼程序民主化和科学化,提升判决的可接受性,推动司法制度的完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司法中的情感,既有可能是道德情感,也有可能是法律情感,这取决于特定的司法场景以及主体的信念和对这种场景的理解。
学位
本文旨在解决船舶污染环境损害赔偿中的问题,主要涉及环境损害赔偿的主体识别、赔偿范围以及相关配套制度重构等方面的问题。船舶污染环境损害赔偿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现有制度具有私益性、有限性、特殊性。在主体识别方面,主张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以助于确定索赔主体,认为船舶所有人、保险人、基金都有可能构成责任主体。在赔偿范围方面,对环境损害责任与非环境损害责任进行对比,认为船舶污染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存在不足,提出需要引
学位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我国刑法第五章的最后一个罪名,向来关注度并不高。然而在近年来,该罪被适用之频率愈来愈高,且呈现出口袋罪的倾向。在网络发达、商业繁荣的今天,学者们多认为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罪状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实生活,因此以可罚之必要性为内核的实质解释论者将本罪的“其他方法破化生产经营的”的“其他方法”进行无限制地扩张。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司法机关的结果思维导向、三段论倒置推理等错误的做法使得本罪几乎可以包含
非法鉴定和选择胎儿性别行为(以下简称“两非”行为)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直接原因,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将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国“两非”行为治理正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就刑法应当如何规制“两非”行为展开讨论,希望以此带来理论和实践上的些许意义。  第一部分介绍“两非”行为的基本概念和规制现状。“两非”行为是指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目前,“两非”行为普遍存在,具
学位
容留他人吸毒行为是对吸毒行为的帮助行为,在吸毒行为未纳入刑法规制范畴的前提下,容留他人吸毒行为的入罪是帮助行为的正犯化,表明了国家对毒品犯罪严厉打击与强烈谴责的立场。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判例进行探析可以看出,容留他人吸毒行为的入罪依赖于罪量标准,关于“容留”的定性模糊,实务中将部分无需动用刑法手段规制的行为纳入到本罪的处罚范围中,对该罪认定存在扩张趋势。本文从类型化案例出发,研究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司法扩
转租合同是一种特殊的租赁合同,是承租人通过转移租赁物使用收益权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租赁物的租赁权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房屋转租行为十分普遍。但我国法律对转租行为关注不够,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合同法》224条,该条对出租人同意权的效力和限度、合同解除权的行使规则等规定并不够明确和完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虽然进一步规定了出租人合同解除权行
根据诉讼对象和诉讼请求的不同,可对环境公益诉讼作“二分法”划分,其一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其二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我国当前立法基于此种划分将环境公益诉讼一分为二分别内置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体系之中。从研究及立法技术的角度,“二分法”模式并非不可,但不应因此忽略环境公益诉讼的独特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法律授权的公民、社会组织及国家机关基于生态环境遭受损害或损害危险的事实,为预防和救济环境公
毒品犯罪作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一直是我国刑事犯罪打击的重点。在现有刑法体系下,对毒品犯罪展开的严打出现严重的量刑失衡。因而,我国在量刑规范化改革中将毒品犯罪纳入规范轨道,纠正量刑偏差。但复杂的量刑活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以单纯的规范改革能否彻底改变量刑失衡状况有待考证。本文通过对532份裁判文书进行研究,以实证分析角度剖析量刑偏差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应意见完善量刑指导,推动量刑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