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合同翻译过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n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过程是译者以生存为目的,以“汰弱留强”为原则,不断优化选择、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过程。译者的自我适应与优化选择循环往复,直至翻译行为的结束,主要表现为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本文试图从“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对合同翻译的过程进行审视、描述,力图揭示合同翻译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找到提高合同翻译质量的关键。论文首先采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合同翻译的特征。合同翻译区别于文学翻译,具有非文学翻译的主要特征,但也不同于科技翻译,因为英汉合同翻译涉及的英美法系与我国大陆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非常之大,而科技翻译的内容则具有普适性。在各种法律文件中,合同翻译也具有特殊性,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一种行为规范,兼具传递信息功能。其次,文章在分析适应选择论翻译过程模式基础上,将翻译过程细分为五个子过程:(1)环境与译者的相互选择,(2)译者对以原文为要件的生态环境的界定,(3)译者的选择性适应,(4)译者对以自身为要件的生态环境的界定,(5)译者的适应性选择。第一个子过程是确定译者的过程,属于译前过程,文中不做详细描述。选择性适应大致对应于理解过程,适应性选择大致对应于表达过程,两个过程的有效进行,都有赖于对相应的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界定与对关键因素的选择。再次,文章根据合同和合同翻译的特点具体阐述了合同翻译的过程,主要是对(2)—(5)四个子过程分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两章进行论述。译者的选择性适应过程,是译者根据自己的判断,从而选择关键的生态环境因素以理解原文的过程。译者的适应性选择过程,是在适应基础上选择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的过程。该选择以翻译生态学的“适中尚和”原则为指导,以翻译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为依据进行。译者要适应的环境要素包括原语文化、语言习惯、语篇主题、委托者与读者等“诸者”关系、以及译者内部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具体表现为法律文化、商业文化、特定行业文化(因合同内容而异)与一般社会文化、风俗的结合共生;语言要素体现在合同文本的程式化语篇特征和特定的与法律效力有关的表达方式上;语篇主题给特定的选择确定了范围;而“诸者”关系对选择做出具体的指示;内部环境因素则包括译者个人能力、偏好、文化修养、个性等因素。最后是全文的结论部分,是对文章观点的概述和总结,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和将来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其他文献
云计算的兴起正在冲击传统的IT系统的使用方式。尤其是云存储因为其廉价性、易用性、大容量,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存储介质。另一方面,电子计算硬件设备也日新月异。多样的电子
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国际海运减排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减排方法中,国际海运碳交易机制是作用范围较广泛、操作较灵活的海运减排措施。然而,实现减
二维弹道修正弹药以其灵活的作战方式,良好打击精度及出色的作战效能受到各个军事大国青睐。完成弹道修过程正包含多个环节,滚转角测量就是其中之一。高精度的完成对旋转稳定弹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能,市售以绞股蓝茶为主。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皂苷类成分
带现浇板的填充墙框架结构是目前国内建筑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汶川地震中出现了众多的框架结构震害案例,却很少出现结构工程师所预想的“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主要原因是
本文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木塑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D32B04)——蔬菜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成型技术及装备研究”的支持下,主要针对大豆蛋白-芹菜复
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对消费的要求不仅停留在产品上,而且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的质量。消费过程中顾客参与到产品制作设计和服务中来,创造个性化
西南地区降雨丰富,岩溶水资源储量大,但由于岩溶发育的特殊性、岩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动态变化大,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此外,受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影响常遇到
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发展迅速,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行业注册资本和业务总量都有了大幅的增长。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为企业购置设备发展生产提供了途径,促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讨论在世界引起关注,20世纪90年代成为显学的协商民主,尤其引人瞩目。那么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到底如何?回答这一问题要立足对协商民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