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基于2015年-2017年轰动财经界的“万科股权之争”这一重大事件而引发的思考为出发点讨论了股权结构相关问题以及投资博弈分析。万科之所以会面临被收购的局面,原因有很多:股市的低迷、股价持续低估等,但根本原因是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散。股权分散有利有弊,股权分散会导致股权的高流动性。股权的流动性可以强化股份公司外部监督与治理机制,使公司的代理者迫于外部市场的压力而努力工作,维持股价稳定以使公司正常运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流动性会使持股的股东更看重短期的获利,一旦公司表现弱势,股东就会大量抛售股票,使股价降低,这个时候如果出现有收购目的的投资者,就很容易低成本收购公司。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目前股权集中的公司占绝大多数,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也逐步开放,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企业,这些优秀的民族企业也走向资本市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本文的实例事件“万科股权之争”的主角万科就是这样的企业,而该事件无疑是为所有这类企业敲响了一次警钟:在资本横行的市场中,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把握公司的控制权、如何面对资本的入侵亦或是如何管理使公司稳定发展、以及怎样的股权结构适合公司的经营发展?
本论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动态博弈理论建立投资者与公司代理者之间博弈的模型,对博弈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最后如何达到稳定的博弈结果,即均衡。实证分析是以万科股权之争事件为主。该事件牵涉面较广影响较大,是证券投资市场上一个典型的股权投资案例。由此而引发出很多问题,股权结构的设计、公司章程的设置、面对资本入侵时的对策以至于相关法律问题。
本文就首先从万科实例事件出发分析,这一事件中两大主要参与方:一方是以宝能系、华润为代表的投资方,另一方则是万科的代理者。依据这一实证,本文的建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投资者持股比例达5%时,代理者选择的策略和行动及可能达到的结果。持股5%的股东需向市场公告,这说明5%的持股比例已经需要引起代理者的警戒了。代理者如果能把握住时机作出有效的决策将不会让事态发展到第二阶段——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10%至15%。持股比例10%的投资者已经对公司有足够的影响力,而持股达到15%时,对很多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来说,已经接近控股了。这个阶段代理者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就将失去公司的控制权。第三阶段为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15%以上,到了这一阶段代理者对公司的控制权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了,代理者必然会付出高成本的代价才能解除公司被收购的危机。这三个阶段代理者所采取的措施即使用的策略,为反收购的措施。
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动态博弈分析可知,作为投资者最优策略是通过财务投资和战略合作来实现最大利益;而代理者在面临投资者时,应保持警惕,如可能面临收购,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实际上,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不应该是对立的状态,企业上市是需要融资,而投资者正是资金的持有者,他们之间不但无利益冲突反而应该相互融合。所以双方应选择适当的行为,达成一致,实现一个双赢的局面。根据该动态博弈分析,基于目前我国A股市场的情况,又作了一定的分析,找出了可能存在这类动态博弈的股票。
最后本文对于股权结构设置与反收购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对股权结构设置的建议,比如可以借鉴华为公司的员工持股模式、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借鉴阿里巴巴式的合伙人制度以及在设置章程上使代理者更有主动性。另外就是对反收购的建议,代理者应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谈判斡旋的过程中同时提出应对措施。本文提到了八个反收购策略,笔者认为最优策略是与之协商合作、白衣骑士以及修改公司章程。
本文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更多的站在代理者一方来分析问题。实际上,被收购不一定就会带来更坏的结果,收购也可以是资源的整合和战略的发展,是可能走向更好的方向。另外就是对博弈方的选择上,还可以加入中小股东、银行及市场监管者等方面的影响。
本论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动态博弈理论建立投资者与公司代理者之间博弈的模型,对博弈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最后如何达到稳定的博弈结果,即均衡。实证分析是以万科股权之争事件为主。该事件牵涉面较广影响较大,是证券投资市场上一个典型的股权投资案例。由此而引发出很多问题,股权结构的设计、公司章程的设置、面对资本入侵时的对策以至于相关法律问题。
本文就首先从万科实例事件出发分析,这一事件中两大主要参与方:一方是以宝能系、华润为代表的投资方,另一方则是万科的代理者。依据这一实证,本文的建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投资者持股比例达5%时,代理者选择的策略和行动及可能达到的结果。持股5%的股东需向市场公告,这说明5%的持股比例已经需要引起代理者的警戒了。代理者如果能把握住时机作出有效的决策将不会让事态发展到第二阶段——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10%至15%。持股比例10%的投资者已经对公司有足够的影响力,而持股达到15%时,对很多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来说,已经接近控股了。这个阶段代理者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就将失去公司的控制权。第三阶段为投资者持股比例达到15%以上,到了这一阶段代理者对公司的控制权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了,代理者必然会付出高成本的代价才能解除公司被收购的危机。这三个阶段代理者所采取的措施即使用的策略,为反收购的措施。
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动态博弈分析可知,作为投资者最优策略是通过财务投资和战略合作来实现最大利益;而代理者在面临投资者时,应保持警惕,如可能面临收购,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实际上,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不应该是对立的状态,企业上市是需要融资,而投资者正是资金的持有者,他们之间不但无利益冲突反而应该相互融合。所以双方应选择适当的行为,达成一致,实现一个双赢的局面。根据该动态博弈分析,基于目前我国A股市场的情况,又作了一定的分析,找出了可能存在这类动态博弈的股票。
最后本文对于股权结构设置与反收购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对股权结构设置的建议,比如可以借鉴华为公司的员工持股模式、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借鉴阿里巴巴式的合伙人制度以及在设置章程上使代理者更有主动性。另外就是对反收购的建议,代理者应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谈判斡旋的过程中同时提出应对措施。本文提到了八个反收购策略,笔者认为最优策略是与之协商合作、白衣骑士以及修改公司章程。
本文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更多的站在代理者一方来分析问题。实际上,被收购不一定就会带来更坏的结果,收购也可以是资源的整合和战略的发展,是可能走向更好的方向。另外就是对博弈方的选择上,还可以加入中小股东、银行及市场监管者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