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早期的心功能损害与其血流动力学紊乱有密切关系,本研究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特点,了解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之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关系,观察高血压心功能Ⅰ级患者的指标变化。并观察应用ICG (Impedance Cardiography,阻抗微分心动图)技术指导治疗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后,患者血压控制率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改善情况。高血压病患者中对无心功能损害或心功能早期损害予以诊断,并进行预后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利用ICG系统监测获取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心功能早期损害的参数,建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心功能损害诊断的ICG系统标准,开展高血压的药物靶向治疗,并通过治疗了解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月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军人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86例,其中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法,分为未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的患者90例(包括心功能正常者及心功能Ⅰ级患者),已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的患者96例(包括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观察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的ICG数值范围,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泵功能进行全面分析检测,观察每一级心功能不全患者及高血压心功能正常患者的ICG系统检测参数后,总结ICG与NYHA心功能分级间的关系。ICG组患者根据ICG检测的结果进行靶向用药,经验组患者根据医师经验,观察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的控制率,血流动力学异常指标好转率。结果:5组高血压患者SBP、DBP及HR、左室射血时间(Left veentricular Ejection time, LVET)、胸液传导性(Thoracic fluid conductivity, TFC)、收缩时间比(Systolic time rate, ST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 SV)、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I)、射血收缩指数(Ejection contraction index, EPCI)、变力状态指数(Inotropic state index, ISI)等指标中,随着症状及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加重,呈递减趋势;用药3个月后,各心功能级别的ICG组患者的SBP、每搏外周阻力降低,CO、SV、EPCI、IS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HR、LVET、STR、射血前期(Pre ejection period, PEP)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组和经验组的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5.9%、71.4%,ICG组明显高于经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ICG组患者,从心功能Ⅰ级-Ⅳ级,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率为:89.6%,83.3%,80%,83.7%;经验组的好转率为:45.5%,50.0%,66.7%,80%。心功能Ⅰ级、Ⅱ级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率ICG组明显高于经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率ICG组与经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验组好转率从心功能Ⅰ级到Ⅳ级呈递增趋势。ICG引导下靶向药物分别治疗四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对心功能Ⅰ级患者有效率最高,说明相比NYHA分级ICG对于诊断高血压早期心功能不全意义显著。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方便全面的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动态地了解心功能状态,通过获得各项血流动力学的精确参数,为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基线;ICG靶向药物引导下治疗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具有显著疗效,能及时评价患者心功能恢复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情况。为早期心功能损害的诊断,早期治疗心功能不全提供客观依据,能有效使临床医师及时地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衰患病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