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作为“探究的场所”,引领着人类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潮流。在中国,要早日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战略,首先必须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有清晰的认识,廓清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及其形成机制,深刻理解它在一国的兴衰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以此为先导,并自觉地借鉴、吸收与扬弃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本文运用历史法、比较法,在纵与横的两个维度上分析了大学体制的历史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机制,并结合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探讨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思路。
本论文由四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内涵、评价标准和地位、作用的剖析,使人们对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个客观、全面、概括的理性认识。
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大学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18世纪前传统大学体制的特征、18世纪后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的现代大学的形成历史以及二战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状况。其次,对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卡迪夫大学进行个案研究。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再现和反映了大学体制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从而在历史发展中对世界一流大学形成机制的成因和变动态势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微观的角度着重研究了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各种因素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机制。从这一脉络中,我们不仅清晰地看到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因素有:办学理念、校长、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育经费和资源、国家支持、社会文化等等。而且我们也发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机制:以人为本,崇尚理性与宽容、追求自由与创新的大学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基础;一流的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关键;“跨越式”发展、特色兴校、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途径;国家支持、有序竞争、创新是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动力;优质的办学环境是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保障。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通过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分析,肯定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七个误区,从而提出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