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肉冻藏时间对鸡汤风味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n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在日常饮食中,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鸡汤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黄羽肉鸡是中国的传统地方鸡种,饲养周期长,肌肉紧实,且含有较多的风味前体物和滋味物质。由于禽流感的影响,目前主要大城市已经取缔活禽交易,冷鲜或者冷冻将成为黄羽鸡肉流通的主要方式。冻藏具有成本低、运输方便等优点,但是冻藏后对黄羽鸡汤的风味影响目前知之甚少,风味变化规律尚未完全阐明。本论文研究鸡肉在不同冻藏时间下,鸡汤的风味变化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原料肉冻藏时间对鸡汤香味的影响研究黄羽鸡肉冻藏(0、2、4、6、8周)对鸡汤香味物质的影响,通过测定鸡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电子鼻以及感官测评分析原料冻藏时间对鸡汤主要香味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冻藏显著影响鸡汤的香味。鸡汤中主要香气活性物质(OAV>1)包括戊醛、乙缩醛、己醛、庚醛、辛醛、(E)-2-己烯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壬醛、(Z)-4-癸烯醛、癸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以及2-戊基呋喃。随着原料冻藏时间的增加,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先显著升高再显著降低(P<0.05)。其中醛类含量是先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P<0.05);醇类物质显著降低(P<0.05);酮类及呋喃类物质含量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增加,最后显著降低(P<0.05);酯类和烷烃类含量变化是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P<0.05)。电子鼻数据显示不同组别鸡汤的风味总体差异较小,结合感官评价可得出原料肉冻藏4周,其炖制的鸡汤香气较好。这主要是由于原料肉冻藏期间磷脂水解导致脂肪酸含量的增加,使得醛类物质生成量增加,此外壬醛、癸醛、(E)-2-壬烯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和2-十一烯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这些物质的疏水性都较高(log Kow>3),由于鸡汤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导致鸡汤乳化系风味吸附能力增强,致使这6种物质含量增加。原料冻藏通过改变炖制过程中脂肪氧化及风味活性物质的吸附效应影响鸡汤风味。2.原料肉冻藏时间对鸡汤中鸡肉香味的影响鸡肉是鸡汤中风味前体物质的主要供体来源,因此研究原料肉冻藏(0、2、4、6、8周)对鸡汤中鸡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合电子鼻以及感官评价分析原料冻藏时间对鸡肉的香味总体风味轮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肉冻藏显著影响鸡汤中鸡肉的香味。鸡肉中的主要香气活性物质(OAV>1)包括戊醛、乙缩醛、己醛、庚醛、辛醛、(E)-2-辛烯醛、壬醛、(Z)-4-癸烯醛、癸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1-戊醇、1-己醇、1-辛烯-3醇、2-庚酮以及2-n-丁基呋喃。随着原料肉冻藏时间的增加,炖制后鸡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含量总体趋势呈现先显著增加后显著减少,最后显著增加(P<0.05);醛类含量先增后减,最后显著增加(P<0.05);醇类、酯类、烷烃类、呋喃类和酮类含量变化与醛类正好相反。电子鼻数据显示鸡肉风味总体差异较小,结合感官评价可得出原料肉冻藏4周鸡汤中鸡肉香气最好。原料冻藏4周时,鸡肉中醛类物质含量降低,主要由于原料冻藏期间脂肪氧化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使得醛类物质生成量降低。而此时辛醛、(E)-2-辛烯醛、壬醛、(Z)-4-癸烯醛、癸醛、(E)-2-癸烯醛、(E,E)-2,4-癸二烯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这些物质的疏水性都较高(log Kow>3),此时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增加,导致风味吸附能力增强,冻藏4周后鸡肉香味增强主要是因为其疏水性风味物质含量增加。原料冻藏通过改变炖制过程中脂肪氧化及风味活性物质的吸附效应影响炖制后的鸡肉风味。3.原料肉冻藏时间对鸡汤品质的影响鸡汤风味吸附效应是影响汤中风味活性物质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原料冻藏不同时间后,其汤中乳化体系的p H、粒径、蛋白含量、Zeta电位、蛋白电泳、CD光谱并结合基本理化性质(水分、蛋白、灰分、脂肪),分析原料肉冻藏后炖制鸡汤的品质变化对风味吸附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增加,汤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粒径增加,表明乳化体系中油滴体积分数增加,界面结合的蛋白含量增加,致使鸡汤风味吸附能力增加。Zeta电位的绝对值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表明体系中静电作用对乳液稳定所起的作用降低。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汤中大分子蛋白主要来源于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胶原蛋白,随着冻藏时间增加,汤中小分子物质含量(<10KDa)先增加后大分子物质含量增加,CD结果表明汤中主要结构蛋白明胶聚集程度降低,说明明胶解聚对稳定乳液起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原料肉冻藏显著影响其炖制后的鸡汤及鸡肉风味。原料冻藏后炖制鸡汤,可增强鸡汤风味吸附能力及香味活性物质的生成量,使得冻藏4周后炖制鸡汤的香味最佳。
其他文献
大豆蚜(Aphis glycines)为栽培大豆(Glycine max)重要害虫,对大豆生产存在严重危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中国哈尔滨地区当地温度也呈现上升趋势,短期极端高温偶有出现。为明确环境温度升高对大豆蚜的不利影响,针对高温变化对大豆蚜不同寄主生物型发育、繁殖及蚜型分化影响开展研究。共开展如下三部分研究:1.设置五个恒定温度梯度,研究恒定高温对大豆蚜不同寄主生物型发育和繁殖影响;2.设
学位
随着世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持续增长。转基因大豆在提高粮食生产力和促进耕地自给自足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种植转基因大豆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和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性状稳定性也备受人们关注。完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大豆抗性稳定性筛选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对推动我国今后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于2019~2021年对转基因大豆草
学位
氮素作为水稻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水稻氮代谢和产量,确定适宜的施氮水平,可以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关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氮代谢和产量影响的报道较多,但以不同氮效率寒地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该方面研究的报道较少,因此,探究施氮水平对寒地粳稻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于2021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实验实习基地进行,以农丰1705(氮低效品种)和松粳
学位
随着水稻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氮肥用量也持续增加,过量施氮不仅造成氮素利用效率的下降,还增加了倒伏的风险,导致生产效益下降。从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氮高效品种对缓解施氮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品种的株型特征、根系形态、产量构成和品质特点等方面做了较多研究,但针对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品种的茎秆倒伏性状差异研究较少。而且多数氮效率筛选和不同氮效品种的抗倒伏比较研究集中于南方水稻品
学位
在我国,黑茶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参与发酵制备而成的一类茶,又称后发酵茶。近年来,黑茶的减肥降脂、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功效不断被揭示,黑茶产品倍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由于传统固态发酵黑茶制备工艺生产周期长、产品品质不稳定、生产过程易受杂菌污染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制约着黑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传统的固态发酵相比,液态发酵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不易染菌,产品品质稳定且已实现工业化自动化等优点而成为目前工业
学位
水稻是中国等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过程中常因杂草管理不当,导致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水绵是水田危害较重的低等藻类杂草,在移栽田中发生量大,已严重危害水稻生产。为减少化学药剂用量,探讨高效水绵防治方法,本文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把光合细菌与柠檬酸铜进行复配应用,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柠檬酸铜、光合细菌及光合细菌复配柠檬酸铜条件下水绵防效及细胞内生理生化反应、水稻生理生化指标和土壤酶活性,获得光合细菌及柠檬酸铜最
学位
ABA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自身合成的关键激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各组织器官中,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包括:种子的休眠,幼苗的生长,叶片的衰老等。同时,ABA也是一种抗胁迫激素,响应各种胁迫,如:干旱,盐碱,低温冷害等。茶树作为我国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是多年生喜温喜湿常绿植物,耐旱性较弱。干旱缺水对茶树的正常生长及茶叶产量、品质有严重的影响。且随着世界气候的逐渐恶劣,这一问题愈发严重。因此
学位
甜玉米是在我国广泛种植的重要作物。黑龙江作为甜玉米的北方产区,提高其产量是甜玉米生产发展的关键。合理的种植密度是甜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为明确甜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本试验以不同的甜玉米品种:早熟品种脆王,晚熟品种米哥为试验材料在春季统一播期种植,对黑龙江省嫩江市山河农场地区主栽玉米品种进行鉴定评价,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四个密度3500株/亩(D1)、4000株/亩(CK)、4500株/亩(D2)、
学位
马铃薯淀粉的生产量和商品量仅次于玉米淀粉,在所有植物淀粉中居第二位。由于它具有其他植物淀粉不可替代的特性,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纺织工业和医药工业。选育或筛选高淀粉含量、高产的马铃薯品种可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双赢。然而,目前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所用原料薯多来自高产、稳产的鲜食型品种,有的小型加工企业甚至利用菜薯销售后剩余的小薯或屑薯加工淀粉,增加了淀粉加工成本,影响了马铃薯淀粉的产量和
学位
黑龙江省是东北亚寒地典型区、我国粳稻最大生产区域。2020年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387.2万hm~2,秸秆量达3185.6万t。由于秸秆还田落实不充分,实际生产中无法有效利用秸秆。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还田力度。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溶液耗氧量上升,产生各种有害物质恶化稻田水质,对水稻生理指标及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并且秸秆还田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