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遇到的主要瓶颈是金融制约问题,集中体现在金融排斥、成本约束、交易风险三个方面。普惠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我国金融供给水平,适度减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遇到的资金约束难题,但受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等问题限制,其仍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金融供给不足与需求量大的矛盾,从而导致不少弱势群体难以获得金融产品及服务。得益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它以底层技术为基础支撑,具有降低信息壁垒、减轻交易风险等独特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弥补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虽为我国解决金融制约问题找到新的路径,但它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是否能如我们预期那样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果能,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影响效果是怎样的?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影响差异?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加以深究。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显著优势深入探究其能否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从国内外角度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关背景,对比数字普惠金融相关背景,归纳总结现有相关文献的主要结论及不足,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问题。第二,界定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本概念,总结相关经济学理论。第三,系统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风险管控能力、金融交易成本、金融覆盖范围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并进一步分析其通过资产积累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三条路径产生的作用机理。第四,整理数字普惠金融的衡量指标体系,分析其发展特点;梳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运动轨迹,指出其存在的困境;进一步分析不同阶段的数字普惠金融综合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第五,以2011-2018年我国26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2104条面板数据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发挥其显著优势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其各维度的作用效果不同,仅覆盖广度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数字化程度和使用深度暂无明显效果;不同业务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按大小排序依次是保险业务、支付业务、信贷业务;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在不同规模城市的作用效果也存在明显差距,中小城市大于大城市。第六,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夯实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体制机制。
其他文献
在全球变暖加剧和不可再生能源枯竭的背景下,能源效率的提升即是强有力的“气候变化竞争力”,提高中国工业企业能源效率是中国“弯道超车”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对此,中国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及提高能效的环境规制,本研究通过分析“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政策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机制,为节能环境政策提出建议,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培养能源利用高竞争力的企业。首先,本研究对工业企业能源效率进行计算并分析特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绿色发展成为了这个阶段的主旋律之一。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及其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关系着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格局的开拓。与此同时,作为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和空间载体,城市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配置利用是国民经济社会结构在城市土地上的直接落实,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产业结构、生态系统状态等。同时,城市土地还发挥着
学位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主力军,它们为我国贡献了50%的税收收入,其生产总值占据了我国GDP的60%以上,提供了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解决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主体。但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却一直阻碍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中小企业面对疫情的冲击,经营处境越发困难,在营业成本提高,供应链断裂,消费锐减的压力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
学位
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数字革命。新型经济形态必将塑造新的分工模式和新的组织结构,互联网平台已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最有生命力的经济组织模式,因此对平台以及平台经济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平台作为为双方或多方主体提供交互场所和交易环境的角色,是市场设计者、连接者和匹配者,其经营目标就是优化网络内的资源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首先,平台通过内部化交易双方的交叉网络外部性,让网络规模达到社会
学位
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知不断加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不断走向更高台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达到互促共进的关系是必然的。绿化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发展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一环,在提供生态服务、环境资本、城市发展空间等方面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影响,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工具,研究两者的关系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以中国31个省份和直辖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首先从理论上对绿化建设和全要
学位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代表行业,开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造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评估维度。数字经济的应用对生产性服务的贸易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互联网平台畅通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以大数据为基点的数字经济有效促进了消费的市场化、精准化。中国在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走在前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入实
学位
机构投资者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市场主体,专业的分析能力、强大的信息汇聚能力、雄厚的资本等优势帮助其在资本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机构投资者可以实现自己的投资收益,与此同时,为了使得自身的收益更加稳定或者获得超额收益,机构也会积极参与企业内部治理从而使上市公司朝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经营。机构投资者这一概念始于外国资本市场,国外的相关研究也较为成熟,但较少从异质性视角加以分析,故而得出
学位
我国地幅辽阔,人口众多,作为世界上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长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挖区域内生动力,中国区域经济急需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思路,因此,本文将地域资本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对中国31个省市的2016-2020年地域资本进行测度和实证研究。在地域资本理论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地域资本研究指标体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地域资本及其构
学位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让“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上,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战略,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则是这项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对于拥有超过总人口数三分之一农村人口的中国而言,紧扣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政策初衷,重视和提升农村迁移劳动力群体的幸福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关注到了农
学位
自加入WTO以来,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集中表现为更易受到来自外部的负面冲击。同时,危机冲击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严峻,已经给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韧性被认为是外部冲击下经济表现差异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针对危机下中国城市表现出的经济韧性,本文拟从地域资本这一全新视角对其进行解释。自20世纪9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