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材料/石墨烯复合光电探测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二维纳米材料,打破了曾经科学界“二维材料不可能存在”的认知,具有许多传统光电探测材料不具备的性质,如亚微米级的弹道输运、极高的迁移率和比表面积、零带隙、费米能级可调等。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低维材料为发展新型探测技术和理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石墨烯和低维纳米材料的不断发展,必将迎来新一代光电探测技术的革新。但是,目前石墨烯在光探测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单层石墨烯的光吸收率只有2.3%,而且表面电荷分布不稳定,导致基于石墨烯的光电探测器普遍存在响应度较低、暗电流大、噪声较大、探测性能不稳定的情况。单一的石墨烯并不是完美的探测材料,将石墨烯与其它低维材料进行复合可以大幅提升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性能,低维材料主要指零维量子点,一维纳米线,二维纳米薄膜。例如,将石墨烯和量子点或者有机纳米薄膜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响应度低的问题。将石墨烯和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复合可以有效降低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暗电流和噪声。本论文制备并研究了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对石墨烯薄膜的基本性质进行了探究。基于场效应原理,利用栅压实现了对石墨烯费米能级的电学调控,利用无机盐掺杂实现了对石墨烯费米能级的化学调控。并基于石墨烯的化学掺杂,制备了石墨烯PN结光电探测器,以纯石墨烯结构在405~980 nm波段实现了良好的光电响应。此外,还通过光刻、刻蚀等微细加工技术,实现了对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图形化。利用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结构制备了CuInS2/ZnS量子点-石墨烯光电探测器、CdS量子点-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和FAPbBr3钙钛矿量子点-石墨烯光电探测器,解决了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响应度低的问题。其中,FAPbBr3钙钛矿量子点-石墨烯复合光电探测器,峰值响应率达到了1.15×105 A/W,外量子效率高达3.42×107%(入射波长520 nm,3μW的照明功率)。FAPbBr3量子点-石墨烯的高光电导增益不仅受益于石墨烯材料的高迁移率和宽光谱吸收,也得益于FAPbBr3量子点中载流子寿命长,暗载流子浓度低等优点。此外,还研究了这种复合光电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机理,揭示了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结构中光电导增益的作用。为了解决石墨烯器件中高的光电导增益和快速响应时间二者难以兼顾和低维材料难以阵列化制备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石墨烯/C60纳米薄膜/石墨烯全碳结构光电探测器(其中C60薄膜厚度仅为2 nm~10 nm),在不大幅牺牲响应度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器件的响应速度。器件兼具高响应度和快速的响应时间(3.4×105A/W@23 ms@405 nm),响应波段覆盖了405~1550 nm。器件不仅具有灵敏、快速的响应特性,而且还实现了可调的双向(正、负)响应。此外,通过对石墨烯/C60/石墨烯结构的图形化,实现了250×250大面积石墨烯/C60/石墨烯光电探测器阵列的制备,并且实现了石墨烯/C60/石墨烯结构与384×288焦平面底部电路的耦合。本论文提出了石墨烯/锗/WS2复合光电探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器件的响应速度。器件拥有100μs的响应速度和高达1×1014 Jones的峰值探测率,能在800 Hz的高频光照下工作。在石墨烯/锗/WS2结构中,石墨烯/锗/WS2在垂直方向形成势垒结构,在水平方向由石墨烯形成光电导沟道,通过结合石墨烯导电沟道与垂直势垒结构,器件可以在零偏压下工作,有效降低了暗电流和噪声,提高了探测率。通过顶栅结构调节石墨烯的表面电荷的方法,有效地调控了器件的光电流响应的大小和极性(正、负)。本论文利用量子点-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结构提高了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光响应度,但是器件响应时间仍未得到改善。之后制备了石墨烯/C60/石墨烯结构光电探测器,在保持高响应度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响应时间,解决了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实现了高响应度和快速响应时间的共存。但石墨烯/C60/石墨烯器件仍存在暗电流大的问题,通过石墨烯/锗/WS2结构,进一步改善了石墨烯器件的响应时间,并且大幅降低了暗电流和噪声,实现了能在800 Hz高频光照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地,通过调控石墨烯的表面电荷的方法调控了器件的响应电流,从而详细解释了各个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此外,还利用石墨烯/C60/石墨烯结构实现了大面积的阵列化器件的制备,为低维材料的阵列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总的来说,本论文通过对石墨烯和低维材料复合光电探测器的研究,为石墨烯和相关低维材料在光电探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典型的相变材料,二氧化钒可以在光、电、热、压力等激励下发生从单斜相到四方相的相变。二氧化钒的相变伴随着材料光电性能的突变,同时相变过程是完全可逆的,在撤销外部激励后,二氧化钒可以自发地由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二氧化钒独特的相变特性使其在热探测、阈值开关、热致变色智能窗、场效应晶体管、忆阻器以及可调谐超表面阵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氧化钒的相变过程伴随着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结构
随着登纳德缩放比例定律(Dennard’s law)的失效,功率密度逐渐成为限制芯片计算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三维集成和多核芯片架构的发展使得电源系统逐渐向片上集成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应用场景对于多电压域、高精度、快速瞬态响应的需求。作为片上开关电源的关键器件,片上耦合电感的性能对片上电源的功率效率与功率密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磁芯膜制备、工艺制程、闭合磁路设计、高频测试和损耗归因方面对甚
生物质材料作为生物质类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微波介电性能参数,即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二者的调配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材料在微波热解过程中能量转换速率和效率。因此,在微波热解时,通常有必要通过合理添加催化剂或微波吸收剂来调节材料的介电性能。而添加剂种类与添加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变温环境下生物质材料介电性能的准确测试。部分现有测试方法可以较好地适用于生物质材料介电性能的常温测试,但有效的变
研究目的:高透氧化锆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半透光性成为前牙美学种植基台的理想材料,但并不具有抗菌能力。在口腔环境中,基台材料表面易受微生物粘附形成生物膜,进而引发感染或种植体周围炎,甚至导致种植失败。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透氧化锆表面进行改性,利用铝硅酸盐多孔结构的承载能力及银纳米粒子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良好的抗炎能力,构建具有良好抗菌、抗炎和生物相容性的载银高透氧化锆种植基台材料,促进种
毫米波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针对无线通信网络中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对现有通信系统带来的挑战,毫米波通信技术能够利用大带宽的优势满足用户高速率、低时延的通信需求。尽管拥有大带宽的优势,由于受到较高的频段以及不利的天气因素影响,毫米波通信存在路径衰落过高、覆盖范围受限的劣势。为了克服路径衰落过大对通信造成的不利影响,毫米波通信系统需要在基站与用户终端配备大规模阵列天线,并通过波束成形
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是人脑的核心网络结构之一,在维持大脑内环境稳定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对DMN功能的研究主要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头表脑电图等无创神经成像技术,难以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DMN神经活动,这限制了对DMN动态活动的研究。追踪DMN活动的动态变化规律是揭示DMN与认知功能间联系的关键,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最新的影像研究结果
小功率霍尔效应推力器在面向微小卫星平台的推进技术应用方面有卓越前景,而推力器放电室的工作寿命是目前制约小功率霍尔推力器在微小卫星平台应用的主要瓶颈。随着霍尔推力器延寿技术的发展,磁屏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放电室壁面的削蚀速率以及提升工作寿命。然而,在小功率霍尔推力器应用磁屏蔽技术时,却出现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开展磁屏蔽对推力器性能与寿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研究,以获得小功率霍尔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业变革带来新的机遇。信息化作为各行业(军事、医疗、能源、交通)的远景目标与发展方向,促使实体行业与网络空间的深度融合,以满足更高质量的发展需求。无线通信技术作为网络空间的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体行业的信息化变革,形成适用于各行业领域的无线通信系统。然而,该系统在发挥其智能化优势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造成系统面临故障频发、性能波动以及薄弱环节难以精准定位
血管生成是通过已有的血管发芽而形成新血管的过程,胚胎发育完成后生理性与病理性血管均通过此过程产生。生理性的血管生成对损伤修复、组织的生长和再生都十分关键,而生理性血管的异常生成和病理性血管的形成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视网膜血管作为视网膜中氧气和营养供应的通道,其异常发育会诱发许多眼病,如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目前对于这些疾病仍缺少有效的诊疗方法,寻
随着各地逐步实施DRG医保支付改革,公立医院面临在DRG支付方式下的成本控制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成本分析方法辅助医院战略决策。本研究从业财融合角度入手,基于符合医院业务情况的多维运营成本核算办法,利用医院运营管理中多个DRG量化指标作为基本参数建立本量利数学模型,通过对医保支付参数和医院运营管理参数的预期设置,定量分析医院收支平衡、战略规划、预算目标制定和成本管控等,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