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29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中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依旧比较落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尤其当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城乡矛盾突出、国际局势紧张。我国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不断拉开差距,在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农村地区各方面落后,农民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的现象必须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唯有理性看待这些问题,推动发展新思路,焕发国内经济活力,改变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现状。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因其特征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农村居民能否真正从产业融合中获益,实现财富的增加,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度研究和共同探讨的课题。首先,本文仔细收集、整理、归纳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回顾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与发展的动态演进,就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总结,而后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紧接着,在对比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样本数据的获取难度、连续性,以及指标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支撑本次研究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由7个具有代表性的二级指标构成,对于数据的预处理,本研究基于stata软件实现,随后进行熵值法综合评价,据此对各个省份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再次,对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数据进行了量化处理,简要阐述了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和问题。之后,以我国31个省区(除港澳台)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引入关键解释变量(即综合评价结果),基于整体模型、区域异质性模型、稳健性检验,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一、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并且,农村产业融合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我国东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农村产业融合不断推进,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呈现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趋势。三、农村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数据分析及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从优化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完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提升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及因地制宜确立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其他文献
城市群是推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形成的空间结构形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平台;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抓手,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底色。这两个议题结合产生新的概念,即城市群绿色发展,如今推动城市群绿色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城市群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以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
学位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顺利完成,十九大强调要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对于农业的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高质量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打造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因此,我国农业要坚持18亿亩的耕地红线,也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增强农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减少面源、碳排放等污染。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同时考虑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污染代价,成为衡量绿色农业发
学位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总量不足,“大国小农”现象突出。土地流转受农户社会网络的影响较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劳动力转移等因素致使农户社会网络发生变迁,出现传统的同质社会网络和新型的异质社会网络。农户劳动力转移,一方面使农村地区的土地出现闲置和“空心村”等问题,为土地流转带来机遇;另一方面,非农收入成为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使农
学位
在全国创新战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已然成为解决经济增长乏力,提升社会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法宝。持续开展创新活动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经济格局的关键路径,创新能力和创新应用水平作为国家核心竞争能力被得到高度重视。在众多行业中,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最重要主体,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于国家稳就业,保增长有较强的现实意
学位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不仅关系到生鲜农产品供销能否持续运行,还关系到产业链能否永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成功解决了数亿人口温饱问题,中国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生鲜农产品生产与需求规模。生鲜农产品常见的流通渠道主要有传统农贸市场、超市以及电商三种,而农贸市场涉及主体多,链长难管理,电商销售渠道仅占6%左右,因此农超对接模式是最适应我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成为我国未来生鲜农产品供应的
学位
我国制造业规模巨大,但是关键的核心技术仍未完全掌握,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驱动力,高管团队作为制造业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与制造业企业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密切相关,如何有效地激励高管人员推动创新性发展对于制造业企业非常关键,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高管频繁变更和高管团队规模增减,影响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创新活动。高管超额薪酬是否能改善企业的创新绩效的问题
学位
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综合的发展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以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为核心,同时结合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整合资源以及自我创新的方式来不断推动各产业发展以及经济进步。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更替、新兴产业的孕育发展给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机遇,研究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本文综合信息化发展的角度,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探索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基于信息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速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经济体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经济也迈入了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在这样的特殊发展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和经济政策作用目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将成为未来我国产业政策关注的重要对象。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就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
学位
旅游业包含了众多行业,其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十分复杂,并且具备产业联动功能等特点,因其对环境造成的负荷较少,又被成为“绿色产业”或“无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突破点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切入点。旅游业是云南省的民生产业以及支柱产业,也是目前云南经济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与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从2016年省政府颁布《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
学位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粗放式增长”,然而,长期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最终会导致资源的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劣污染,最终阻碍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向集约式发展转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推动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因此,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实现绿色经济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服务业作为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