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胫骨近端解剖学参数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是否存在性别特异性;2)比较胫骨平台后倾角三种不同测量方法(解剖轴、后皮质轴和前皮质轴)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73例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53例,女性20例),对照组选取用年龄、性别进行配对的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20例)。所有样本均经过关节镜、核磁共振和物理检查进行确诊。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和左右侧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由两名骨科医师独立采用荷兰Rogan Delft view Pro-X system Version4.0.2.4系统分别测量棘间宽、胫骨宽和棘间指数以及解剖轴胫骨平台后倾角、后皮质轴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前皮质轴胫骨平台后倾角。通过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校正后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上解剖参数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测量的解剖学参数及其他人口学基本特征均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以及男性亚组棘间宽和棘间指数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而胫骨宽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女性亚组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棘间宽、棘间指数和胫骨宽及三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增大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减小的棘间指数为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能的危险因素,胫骨平台后倾角每减小1度,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增大0.381倍(OR=I.381,95%CI:1.176-1.621),棘间指数每增加0.01,发生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减小0.365倍(OR=0.635,95%CI:0.511-0.790)。解剖轴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方法组内(ICC=0.928)和组间评定者信度(ICC=0.898)在三种不同测量方法中最高,且不受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影响。结论:1、国人尤其是国人男性中增大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减小的棘间指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存在相关性,但由于本研究女性亚组样本量较小,因此尚无法完全排除国人女性中的这一相关性。2、解剖轴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方法评定者信度最高,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