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胰岛细胞移植可能是不依赖胰岛素治愈糖尿病的最佳方法。但由于移植材料匮乏,这种治疗方法的推广受到了限制。目前研究表明多种来源干细胞可以通过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这为胰岛细胞移植提供了新的来源。因骨髓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取材容易、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使其成为诱导分化胰岛细胞的最佳候选干细胞。有研究显示骨髓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各种诱导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比较繁琐,而且大多都应用细胞因子。这大大地限制了骨髓干细胞作为胰岛细胞移植的来源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本实验尝试在体外通过简单的非细胞因子方法诱导大鼠骨髓干细胞,使其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并应用一系列方法对诱导的细胞进行检测,目的在于探索一种不应用任何细胞因子,简单易行的诱导方法,从而为骨髓干细胞作为胰岛细胞移植的来源在临床上实际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及新思路。方法:1、制备鼠尾胶原及铺鼠尾胶原的玻片及六孔板。2、分离大鼠骨髓细胞。3、将分离的骨髓细胞分别设为DMSO及高糖环境培养的诱导组和低糖环境培养的对照组。4、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组和对照组细胞形态的改变。5、通过双硫腙染色的方法检测诱导组及对照组细胞胰岛素的合成。6、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诱导组及对照组细胞在蛋白质水平上胰岛素的表达。7、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诱导组及对照组细胞在mRNA水平上胰岛素的表达。8、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诱导组及对照组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胰岛素含量。结果:1、诱导组形成的细胞团在形态上与胰岛十分相似,与对照组形成的细胞团明显不同。2、用双硫腙对诱导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团进行染色,诱导组的细胞团呈现猩红色,表明细胞中有锌离子,提示有胰岛素的合成,而对照组不显色。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诱导组除团样细胞胞浆中有胰岛素外,圆形、椭圆形和部分梭形的分散的单个细胞中也含有胰岛素。对照组的细胞中无胰岛素存在。4、RT-PCR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上诱导组细胞表达Ins1和Ins2,而对照组不表达。5、ELISA方法检测诱导组细胞分泌到培养液上清中的胰岛素的量平均为(2.01±0.77)μg/L,而对照组为(0.63±0.43)μg/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二甲基亚砜和高糖环境的方法诱导骨髓干细胞,能够形成在形态上与胰岛十分相似的细胞团。诱导组细胞不仅在mRNA水平及在蛋白水平表达胰岛素,而且能将其分泌到细胞外,提示二甲基亚砜和高糖环境能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其他文献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概况詹筠,徐立民,孟祥会,沈明从本世纪初起一些国家就开始进行作物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工作,并创立了物种起源中心学说。到1984年,美国已经收集贮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35.5万
研究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rt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CHD之一,其发病率占CHD的10%~20%。ASD患者长
为增强小麦苗期的抗旱能力,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矮壮素处理种子和幼苗对小麦根系生长,调节地上、地下部干物质分配的比例关系以及对小麦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
目的:青光眼是世界第2位的致盲眼病,其致盲过程具有不可逆的特点,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用药物或者手术方法降低眼内压以减轻视功能损害。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然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tlolic liver disease,ALD)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
河东乌麦526属冬性小麦品系,该品系颖亮白、籽粒呈黑色、硬质。长势长相近似普通小麦,有奇特的功能叶片,根系发达,适应性广,富含天然黑色素,营养价值独特。其蛋白质含量和18种氨基
在小麦成熟期对235份品种(系)进行了穗发芽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育成品种(系)的抗性比地方品种差。从152份白粒品
炎症是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然而,不可控炎症介导的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仍是未解之谜。我们这篇研究证明锌指结构转录因子Miz1可以不依赖其转录活性,通过限制NF-κB通路的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Chronic alcoholic myopathy,CAM)在西方国家是最常见的肌病之一,国外有资料显示大约30%~60%的长期饮酒者患有此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国内酒精中毒患者有增多趋势,但对酒精中毒性肌病仅有少数临床报道,对此病发病机制及预防方面的研究基本是空白。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但仅有部分得以阐明,研究表明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失衡影响了酒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