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监督聚类算法的脓毒症患者输注红细胞策略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swhzx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贫血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且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输注红细胞治疗是纠正贫血的重要手段,然而脓毒症本身的复杂性及异质性,导致不同患者对输注红细胞治疗的反应各不相同。本研究将利用机器学习中的无监督聚类算法对脓毒症患者临床大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发现脓毒症患者中潜在的临床亚型,综合分析输注红细胞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明确适合输注红细胞治疗的临床亚型,从而制订更加精准化个体化的脓毒症患者输注红细胞策略。方法本研究以重症监护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脓毒症患者作为训练组,以2018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第二医院综合ICU的脓毒症患者作为验证组。筛选训练组及验证组中符合研究标准的脓毒症患者,收集可能影响输注红细胞治疗预后的临床参数,包括基本资料、临床常用评分、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结果、感染部位、手术史及特殊治疗等。首先对训练组数据集进行特征工程处理,包括缺失值插补、数据离散化处理以及聚类参数筛选。然后采用围绕中心点划分(PAM)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对比各聚类亚型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并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总体及各聚类亚型中输注红细胞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然后按照训练组中纳入聚类分析的参数,对验证组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对比各聚类亚型临床特点,评估验证组中输注红细胞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与训练组交叉验证,最终验证聚类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结果1训练组临床资料及聚类分析结果1.1训练组共收集到符合研究标准的脓毒症患者6821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9.15(56.60,80.11)岁,男性占50.4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00(4.00,8.00)分,14d、28d及90d病死率分别为14.88%、21.52%、31.10%,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4.00(2.00,8.00)d,总住院时间(四分位间距)为11.00(7.00,20.00)d。其中,接受输注红细胞治疗者3874例(56.80%),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者3738例(54.80%),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者412例(6.04%)。输注红细胞组患者病情普遍危重,其SOFA、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及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APSⅡ)均高于未输注组。输注红细胞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中位数分别为83.00g/L及24.50%,低于未输注组的92.00g/L及27.60%,两者之间差异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输注红细胞组14d病死率更低(13.45%vs 16.76%,P<0.001),但28d及90d的病死率与未输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经Boruta算法进行聚类参数筛选,共纳入31项临床参数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在不同聚类亚型个数下聚类结果的轮廓系数,采用PAM算法将训练组患者聚为三个亚型,聚类A、聚类B、聚类C所包含患者例数(比例)分别为1835例(26.90%)、3043例(44.61%)及1943例(28.49%)。聚类A型患者以高龄和心脏问题为主要特点,其年龄中位数>70岁,其中72.86%的患者合并心脏疾病,63.87%曾接受过心脏部位手术治疗。聚类B型患者以病情较轻且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高为主要特点,其SOFA、LODS及SAPSⅡ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均为三型中最低,血红蛋白中位数>90g/L。聚类C型患者以病情危重、血流感染占比高、存在明显凝血功能障碍及高乳酸血症且多合并腹部手术病史为主要特点,其SOFA、LODS及SAPSⅡ中位数均为三型中最高,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中位数均高于另外两型,血乳酸水平中位数>3mmol/L。聚类C型中存在血流感染患者约为72.31%,61.71%的患者曾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其14d、28d和90d病死率最高。1.3在聚类A、聚类B和聚类C三个亚型中,接受输注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例数(比例)分别为1332例(72.59%)、1168例(38.38%)和1374例(70.72%)。经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在总体中,输注红细胞治疗可降低患者14d及28d死亡风险,死亡风险比(H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7(0.58,0.78)和0.82(0.73,0.93),但其对90d死亡风险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死亡HR(95%CI)为0.92(0.83,1.02)。在聚类C型中,输注红细胞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14d、28d及90d的死亡风险,死亡HR(95%CI)分别为0.50(0.41,0.61)、0.61(0.51,0.72)和0.67(0.58,0.78),但在聚类A及B型中,输注红细胞治疗并未降低患者14d、28d和90d的死亡风险。2验证组临床资料及聚类分析结果2.1验证组共收集到符合研究标准的脓毒症患者874例,其中342例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32例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患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9.73(56.64,80.17)岁,男性占48.40%,SOFA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00(4.00,8.00)分,14d、28d及90d病死率分别为17.73%、24.60%、34.32%,ICU住院时间中位数为4.00(2.00,9.00)d,总住院时间为12.00(7.00,19.00)d。其中接受输注红细胞治疗患者520例(59.50%),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497例(56.86%),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患者47例(5.38%)。2.2根据训练组聚类参数筛选结果,纳入与训练组相同临床参数进行聚类分析,采用PAM算法将验证组患者聚为三个亚型,聚类v A、聚类v B、聚类v C所包含患者例数(比例)分别为330例(37.75%)、176例(20.14%)及368例(42.11%)。各聚类亚型临床特点与训练组相似,聚类v A型患者以病情较轻且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高为主要特点,聚类v B型患者以病情危重、血流感染占比高、存在明显凝血功能障碍及高乳酸血症且多合并腹部手术病史为主要特点,聚类v C型患者以高龄和心脏问题为主要特点,三亚型分别对应于训练组中聚类B、聚类C及聚类A型。2.3在聚类v A、聚类v B和聚类v C三个亚型中,接受输注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例数(比例)分别为151例(45.76%)、135例(76.70%)和234例(63.59%)。经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在总体中,输注红细胞治疗可降低患者14d死亡风险,死亡HR(95%CI)为0.66(0.45,0.98),但其对28d及90d死亡风险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死亡HR(95%CI)分别为0.78(0.56,1.09)和0.86(0.64,1.14)。在聚类v B型中,输注红细胞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在14d、28d及90d的死亡风险,死亡HR(95%CI)分别为0.36(0.18,0.73)、0.44(0.24,0.81)和0.47(0.27,0.80),但在聚类v A及v C型中,输注红细胞治疗并未降低患者14d、28d和90d死亡风险。结论1对于脓毒症患者总体而言,输注红细胞治疗仅改善其短期临床预后。2脓毒症患者中存在三种潜在临床亚型,分别为:Ⅰ型以高龄和心脏问题为主要特点;Ⅱ型以病情较轻且Hb水平相对较高为主要特点;Ⅲ型以病情危重、血流感染占比高、存在明显凝血功能障碍及高乳酸血症且多合并腹部手术病史为主要特点。3仅脓毒症Ⅲ型患者能从输注红细胞治疗中获益,可以改善其短期及中远期临床预后。4在制订脓毒症患者输注红细胞治疗决策时,除了Hb以外,应该考虑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是否存在血流感染、是否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高乳酸血症以及是否存在腹部手术病史等危险因素。5 K-medoids无监督聚类算法在脓毒症临床亚型研究的应用中稳定可靠,可为今后以亚型为导向的随机对照研究及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期刊
研究背景:心脏淋巴管生成和完整性在维持心肌组织液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淋巴管生成障碍与心肌缺血性损伤及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脏水肿和重构密切相关。然而,淋巴管生成和完整性在血管紧张素II(Ang Ⅱ)诱导的心脏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仍不清楚。研究目的:明确在Ang Ⅱ诱导的小鼠心脏重构过程中淋巴管生成和通透性的改变情况;阐明淋巴管生成和通透性改变调控心脏重构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心脏重构的防治提供新药靶点和
学位
一、目的与意义妊娠失败和不孕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全球每年约有2.3×10~7例流产患者。尽管多种因素可导致流产,包括染色体异常、精子发育不良、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常和妊娠相关蛋白表达失衡等。但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是胚胎发育和功能障碍引起流产,因此探讨正常生理和异常病理中胚胎发育和功能可以为临床诊断和不孕症治疗提供新思路。滋养层细胞系源于囊胚的滋养层,他们良好的增殖和差异分化能力是成功妊娠的关键
学位
背景:无机砷是常见的环境化学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地下水、煤矿以及工业废水当中,其中饮用砷污染的地下水是人类慢性砷暴露最主要的途径。肝脏作为无机砷在人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场所,是砷最主要的靶器官。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长期砷暴露可以引发肝脏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等,引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
学位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matosus,SLE)是一种异质性强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几乎涵盖所有器官系统,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皮疹、关节炎、肾脏受累及神经系统受累等。SLE病因复杂,研究表明多种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参与其中,相关免疫细胞、炎症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仍然不是非常明确。SLE以免疫紊乱为特征,各亚群之间比例失衡,其中活化CD4+T细胞在SLE的发生和发展中起
学位
背景: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GLOBOCAN 2020年发表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前列腺癌超140万人,因前列腺死亡人数高达37.5万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及第5位。前列腺癌发病具有明显地区差异性,在北欧、西欧、北美、新西兰等发达地区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虽低于欧美国家,2020年中国
学位
研究目的采用多模态MRI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变化、脑认知相关结构改变、脑血流量改变和白质纤维束改变,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T2DM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生理机制,为T2DM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影像
学位
恒定电路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依据思维进阶理论合理、有效地建构等效电源模型并灵活运用等效电源分析解决电路问题,既能帮助学生体验和领悟物理思想方法,又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第一部分基于SEER数据库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预后因素分析目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低-中度恶性肿瘤,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对其认识十分有限,临床缺乏规范的诊疗与指南。本研究通过“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及相关软件,统计并分析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流行病特征、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真实世界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案例报道,以期深入认识上皮样血管内皮
学位
自动驾驶技术是汽车未来的重要变革技术之一。预测模块作为自动驾驶算法流程中承上启下的部分,将低级的环境感知信息进行高级抽象表征与理解,并输出周围智能体未来的状态。借助于深度神经网络,自动驾驶汽车能够高精度地推理预测周围智能体的运动轨迹、行为意图和风险水平,进而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决策与规划模块的正确率和求解速度。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方法在准确率和泛化性上已经超越了基于规则与机器学习的方法,也是自动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