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维摄影测量技术定量评估中国人泪沟畸形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ery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泪沟畸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美学问题,涉及下睑和中面部各层次的诸多解剖学变化,近年来得到学者们的深入研究。用于泪沟畸形矫正的下睑成形术在当下己成为面部年轻化治疗的热门选择,与此相对的是,用于客观评估泪沟严重程度的方法仍较为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摄影测量技术,以中国人群为对象建立一套针对泪沟畸形的三维测量方法,并验证此方法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在第二部分,回顾本中心通过眶隔脂肪重置技术矫正泪沟畸形的临床案例,总结手术方法,并报告术后随访结果。方法2021年1月至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随机招募符合筛选标准的中国籍健康成年人,使用VECTRA H1手持式立体照相机采集受试者的面部三维图像。设计与泪沟相关的6组面部标志点以及8组线性测量指标,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三维图像进行标志点标定,通过坐标数据计算线性指标。采用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衡量此测量方法的可靠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泪沟分级的上述测量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以考察测量方法的有效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共招募到受试者117例,其中女性106例、男性11例,年龄39.89±15.37岁(平均值±标准差)。受试者的泪沟Barton评级与年龄呈高度的正相关性(ρ=0.629,P<0.001),与 BMI(ρ=0.160,P=0.145)、性别(P=0.280)无显著相关性。21-40岁受试者中86.4%存在Barton 1-2级泪沟畸形。线性测量指标中,除下睑缘到泪沟的垂直距离外,其余7组指标的组内相关系数均在0.80以上。测量结果分析显示,随着泪沟评级的加重,泪沟终点到内眦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大(P<0.001),瞳孔中点到下睑缘的垂直距离显著减小(P=0.009),由泪沟点指向睑袋点的矢状向量(P=0.001)显著增大。第二部分:共102例双侧泪沟畸形患者接受下睑成形术联合眶隔脂肪重置术,泪沟畸形得到充分纠正,面部年轻化效果显著且持久,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方面,2例因睑袋整形不满意行再次手术;3例出现眶下缘皮肤麻木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利用三维摄影测量技术测量泪沟畸形的方法,验证此方法具有出色的可靠性。泪沟终点到内眦的水平距离、瞳孔中点到下睑缘的垂直距离以及泪沟点指向睑袋点的矢状向量等3项指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此测量方法可作为临床客观定量评估泪沟严重程度的有力工具。临床案例回顾表明,眶隔脂肪重置技术是矫正泪沟畸形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缺血性骨坏死(AVN)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建立基于临床队列的SLE-AVN的COX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SLE注册队列中的患者,纳入标准为SLE确诊2年内入组的患者,且对AVN事件的观测时长满2年。通过统一的电子数据收集系统记录患者每次随访的关键信息,并通过电子问卷进行补充随访,记录AVN事件是否发生及发
目的:探究补体H因子(complementfactor H,CFH)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初治RA患者、自身免疫疾病对照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浆及磁珠分选CD14+单核细胞,用ELISA法测定血清CFH水平并分析及其与临床活动度的关系。用不同炎性细胞因子体外刺激单核细胞以评估细胞因子与CFH之间的
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患者预后非常差,因此,探究肿瘤进展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和标志物有重要意义。肿瘤组织硬度增加是实体肿瘤共同的特征。GBM硬度增加可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促进GBM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及药物抵抗,是潜在的治疗靶点和临床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究GBM肿瘤相关生物学过程的特点,筛选GBM硬度相关特征基因并探究其临床预后价
研究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ALS)是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与ALS有多种关系。既往研究提示与一般人群相比,ALS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较低。多数研究认为糖尿病与ALS患者生存率无关,但发病时间延迟。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较大的ALS诊治中心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ALS队列进行分析,并与既往研究数据对比
目的探究中国城市中老年人群的前列腺潜伏癌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特点(恶性程度,体积,空间分布等),并以尸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经会阴与经直肠两种穿刺途径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横断面研究以及诊断试验研究,收集了 2014年至2020年来自中国北京市人群中的遗体捐献者前列腺组织标本。我们首先在尸检前列腺标本上模拟经会阴与经直肠12针穿刺,随后将前列腺标本按2mm-3mm层厚逐层切割,对穿刺标本和前
研究背景及目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是一组起源于成熟T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明显差于B细胞淋巴瘤,标准化疗方案有效率尚可,但存在缓解时间短、复发率较高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阐明PTCL的发病机制,对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及改善PTCL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PD-1/
研究目的:放疗是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治疗的基石。在过去的十年中,早期NKTCL的治疗已从基于蒽环类药物的化疗逐渐发展为基于非蒽环类药物的放化疗综合治疗,早期ENKTCL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改善。在真实世界中,接受诱导化疗后放疗的ENKTCL患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目前针对预后较差的诱导化疗抵抗的ENK
背景盆腔器官脱垂作为最为主要的一种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植入合成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对于重度和复发脱垂的疗效得到了循证医学证据的肯定,但植入网片带来的网片相关并发症使得该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疼痛并发症是其中最为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对网片植入术后疼痛的原因和机制尚无深入研究。材料和方法10具新鲜女性冰冻尸体,在尸体标本中进行经阴道植入网片的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对阴部神经、分支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目的:约三分之一的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颈动脉斑块发生破裂进入脑血管,造成急性栓塞,引发脑缺血事件。相比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几率更高,发生卒中风险更大。大量研究指出,斑块稳定性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临床治疗选择。而受限于人眼的分辨能力与主观判断的阅片方式,目前的无创影像技术仅能判断少数斑块形态特征,难以观察到
目的:肾动脉狭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或血管重建是否从中获益尚有争议。本研究拟探索影响肾动脉狭窄患者腔内治疗后近远期血压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接受单侧肾动脉腔内治疗的肾动脉狭窄患者,收集患者重要的临床信息包括人口学信息、合并症、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影像资料等,并在腔内治疗术前和术后进行了 FD-PBV灌注检查。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随访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