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临床病理分型的探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全名应该是“系膜增殖性IgA肾病”(mesangial proliferative IgAN)。1968年Jean Berger首先对此病加以描述。按照Berger的定义,IgA肾病的特点是系膜区有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因此本病实际上是一项免疫病理描述性的诊断概念。Berger当时认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其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但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实践,人们对IgA肾病的认识已有了深刻的变化。IgA肾病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可以表现为从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到无症状尿检异常,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理可呈现为轻度系膜增生性病变、大量新月体形成、广泛球性硬化等多种形式。近年来通过对IgA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IgA肾病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只是一组具有相同肾脏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征候群。因此,对本病进行分型已是临床上的共识。目前病理上已有Lees、Hanns等分类,但临床分型则尚无国际间的共识。单纯病理分型对判断预后,描述疾病的严重度有益,但对其临床治疗缺乏帮助。   本研究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20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IgA肾病分型的新方法,将IgA肾病分为①孤立性镜下血尿型;②尿检异常型;③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④新月体型;⑤大量蛋白尿型;⑥高血压型;⑦终末期肾病型,并依据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对临床病理分型的新方法加以验证。根据新的临床病理分型方法,我们对其中的IgA肾病高血压型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IgA肾病尿检异常型的治疗方法。   第一部分不同类型IgA肾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IgA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2006年7月到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经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并排除继发性IgA肾病的患者758例,根据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将其分为孤立性镜下血尿型、尿检异常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血管炎型、大量蛋白尿型、高血压型、终末期肾衰等七型。对各类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特点的分析。   结果:IgA患者758例,平均起病年龄30.54±10.70岁,男女性别比为0.96:1。其中,孤立性镜下血尿型占1.6%,尿检异常型47.5%,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12.1%,新月体型7.8%,大量蛋白尿型9.0%,高血压型21.1%,终末期肾衰型占0.9%。各类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不同:1)孤立性镜下血尿型以镜下血尿(83.25±62.51万/ml)为唯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较轻。2)尿检异常型为IgA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33.3%的病人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表现,30.0%的患者病程中曾有单次肉眼血尿发作。在该组中,镜下血尿和蛋白尿分别为144.50±344.56万/ml,0.76±0.60g/24h,另有7.5%的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3)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的突出特点为起病年龄轻(24.49±10.70岁),同其他六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84.8%的患者在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症状,而扁桃体炎的发病率达47.8%,显著高于其他各组。4)血管炎型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均有其特殊之处:该组42.4%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过肉眼血尿,且持续时间大于反复发作肉眼血尿的患者(5.80±6.87天vs2.99±1.86天,P>0.05)。尿检不仅有大量镜下血尿(401.20±978.73万/ml),且常合并有蛋白尿(1.71±1.09g/24h)及肾功能不全(起病时发生率高达23.7%)。病理上以新月体形成(25.8±11.4%,P<0.01)和袢坏死(35.6%,P<0.01)为突出表现。5)大量蛋白尿型中青年男性多见(男:女2.24:1),起病即表现为大量蛋白尿(4.41±2.56g/24hr),与其他各型相比有显著区别(P<0.01),常合并有低蛋白血症(29.76±7.33g/L)、高血压、肾功能不全(44.1%)等预后不良因素。6)高血压型亦以男性多见(男:女1.91:1),起病年龄较大,平均为34.92±9.68岁。平均动脉压125.34±19.61mmH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尽管尿检较轻(镜下血尿52.90±74.29万/ml,蛋白尿1.18±0.77g/24h),但54.4%的患者起病即有肾功能损伤。小分子蛋白尿的平均水平达8.2±8.3%,伴有明显低渗尿。病理上球性硬化比例高达40.5±23.7%。7)ESRD为各型发展到终末期的共同表现。   结论:不同类型IgA肾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提示它们在发病机理、治疗方法上均应有所区别。   第二部分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在IgA肾病高血压型和尿检异常型中的分布   目的:根据临床病理表现将IgA肾病分为七种类型。比较高血压型和尿检异常型临床病理表现及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R)基因类型分布的差异,及其对IgA肾病高血压型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   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及PCR-RFLP(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法检测AGT基因M235T多态性、ACE基因I/D多态性、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析三种基因在IgA肾病高血压型与轻度尿检异常型之间分布的差异。回顾性分析IgA肾病高血压型与轻度尿检异常型患者及IgA肾病高血压型不同基因型之间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别。   结果:IgA肾病高血压型患者起病即表现为明显血压升高,肾功能减退,小管功能损害,病理表现出较多球性硬化、间质纤维化等慢性病变,与尿检异常型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型患者中AGT基因TT、MT、MM基因型分别占65%、28%、7%,T等位基因频率为79%,与尿检异常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E基因DD型、DI型、II型在高血压型患者中分别为15%、54%、31%,与尿检异常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等位基因频率为42%,显著高于尿检异常型。AT1R基因中,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两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在高血压型患者中,DD基因型及DD+TT基因型患者起病时血压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患者,病理表现亦较重。   结论:IgA肾病高血压型与尿检异常型患者不仅在临床病理表现上有显著不同,在基因背景上也有一定差异,提示IgA肾病的分型对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在高血压型患者中,AGT T等位基因及ACE D等位基因同血压升高等较重的临床病理表现有密切关联。   第三部分三联疗法治疗IgA肾病尿检异常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雷公藤多甙联合大黄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 receptor antagonist,ARB)对IgA肾病尿检异常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11月到2006年6月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尿检异常型的患者90例。比较雷公藤多甙、大黄素联合ARB治疗(治疗组,n=60),与大黄素联合ARB治疗(对照组,n=30)的疗效。   结果:(1)临床缓解率:治疗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5.9%,44.7%及53.5%,对照组分别为7.7%,8.4%及14.3%,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2)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时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尿红细胞计数较基线下降66.7%,尿蛋白较基线下降55.1%。治疗12个月后,尿红细胞计数由基线84.18±111.29万/ml显著下降至17.49±23.27万/ml(P<0.001),尿蛋白由基线1.09±0.38降至0.36±0.27g/24hr(P<0.001)。对照组尿红细胞计数在治疗第3,6个月时反较基线值升高(P>0.05)。治疗第12个月时,尿蛋白方由基线1.04±0.51下降至0.56±0.36g/24hr(P<0.001),尿RBC计数与基线相比没有显著差别(87.20±115.74 vs66.71±85.36万/ml,P>0.05)。(3)治疗组仅1例出现肝酶升高,无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低、感染等副作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均保持稳定。   结论:三联疗法能有效减少IgA肾病尿检异常型患者的蛋白尿及镜下血尿,稳定肾功能。
其他文献
艾滋病(acquire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已成为本世纪危害人类健康最凶险的瘟疫。HIV可经过静脉吸毒、血制品污
目的:回顾性分析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IgA肾病(IgAN)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选取1985-2006年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经临床与肾脏病理确诊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xpress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 in the cervical cancer and effect of MAPK1 gene silencing on epithelial-mesench
对于脑损伤患者的补液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通过限制输液量来降低脑组织的毛细血管静水压,达到减轻或预防脑水肿的目的。但是临床上过分严格限制液体输入,会产生明显的低血容量,导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重要批示,整体战略方向日渐明晰,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都市圈”趋势大势已成。而素有“京津走廊”之称的武清区,处在“交
黑龙江农科院研制成功的大豆根瘤菌22—10B,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据大面积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可使大豆增产11.9—20.2kg/亩,增产率为7.4%—13.2%。该成果已获省级三项奖。 Hei
一、品种来源内薯六号是伊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37—1作母本,福禄多(?)黄三号作父本复式杂交选育而成。1989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二、产量表现 1984~19
“中棉12”是中国棉花研究所采用乌干达4号为母本,邢台6871为父本,经杂交后连续病圃定向选育而成的棉花抗病新品种。1987年秋我县引进该品种,翌年在枯萎病重病区进行试种。
目的: 在急重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中等位基因4G因是促进微血栓形成的高危遗传因子而与高PAI-1水平和不良预后相关:木实验旨在探讨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