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西移民与乡村社会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inaorist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灾荒、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华北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大量灾民从各处涌向了山西。从时间上看,近代山西移民始于清末的“丁戊奇荒”,盛于动荡不安的民国,在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建国后因政局的稳定与全国性的集体经济而趋于平缓。从空间上看,山西省移民数量呈由南向北递减之势,外来移民主要集中于晋南、晋东南地区。从籍贯上,移民主要来自冀、鲁、豫三省,还有徽、湘、赣、川等跨区域移民。从原因来看,是历史、生态、区位、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地关系的失衡是人口流动的根本性因素。从数量上看,近代迁往山西移民的总量超过150万,属于重大的移民迁徙事件。移民入迁对山西乡村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聚落形态等均造成一定影响,也引发了相应的社会问题。以人口流动为切入点,有利于理解近代华北乡村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过程。大量移民进入导致的资源分配问题是土客之间矛盾纠纷的根源。大量逃荒人群的涌入,在村庄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外来户。为了生存,这些逃荒人群历尽艰辛、落足异乡。作为一无所有的外乡人,他们在耕地、住房、婚姻、政治等方面都处于边缘地位,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租种土地、借贷等来维持生计。这样,外来户与村中的一些老户就自然形成了雇佣、租佃、借贷的关系。外来户为了获得村庄的“入住权”,成为村子里的人,在土地之外,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亲缘与地缘网络。在亲缘上,外来户通过过继、认干亲、拜把子等模拟血缘关系;男性入赘、女性嫁入等姻亲关系与本地人建立联系,逐渐在村中生根。在地缘上,外来移民之间相互通婚,在生产与生活上相互协助与扶持,逐渐形成移民的社会文化网络,与本地人相处与竞争。外来户以佃农或雇农身份维持生计,成为近代乡村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虽然努力适应并融入当地社会,但在短时期内通过经济手段很难实现翻身。革命来临后,中共积极鼓励底层群众参加革命运动,外来户便成为动员对象之一,抗战时期,外来户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解放后,土改是对晚清以降人口流动性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一次彻底解决和乡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土改运动,不仅使外来户与老户之间实现了财富分配的平等化,也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平等化。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外来户最终实现了与老户传统意义上的“入住权”平等。
其他文献
晚清民国北京旗人的戏曲活动研究,是笔者对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特定人群戏曲活动的梳理与讨论。得益于旗人在北京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戏曲活动介于北京市井梨园戏曲活动与宫廷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1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
目的:构建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江西省输入性疟疾的分布特征以及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为科学开展江西省消除疟疾后阶段的监测响应工作和巩固
<正>中国古化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中,盛极衰至,物有竟时的自然规律使人很早就对自身生命历程的有限性有所体认,一个以人、人生为中心的惜时文学
目前,世界贸易运输90%的运输量都由海上交通运输来完成,海上交通情况愈发复杂,交通流向多变难定,通航环境相对恶劣,由交通环境复杂而引起的安全航行风险日益增加。若能预先掌
近二百年来的西学东渐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宏观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微观上,中国城市和农村也日趋现代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
在中国,古代名将生前名声显赫,死后列入国家祀典,并在民间逐渐神灵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唐代开国元勋、被称为有唐“武功第一”的卫国公李靖正是其中的典型之一。历来研究皆瞩
新疆,古时称西域。两千年多前,西汉王朝开始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建立统治机构,统一管辖。后续朝代如唐、清两代亦曾达到甚至超过西汉时期对于新疆的管辖规模。然而,新疆位于西
本文是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辽代契丹萨满教的性质、形态内容、特征及功能进行研究。在原始宗教的理论基础上,梳理国内外学界对萨满教性质、形态内容、特征、功能的研究成果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培养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结合带教经验和自身成长经历,从学制、课程体系和教材、专业招生、师资、实习安排、沟通能力等方面,对临床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