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中CCM基因组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也称为隐匿性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在普通人群中每200-250人就能检测出一个CCM病变,占全部颅内血管畸形的5-10%。常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和脊髓,也可见于皮肤,肝脏等。它由薄壁且密集排列扩张的内皮通道组成,缺乏平滑肌组织,其间无脑实质。属于低血流量、低压血管畸形,发生在静脉-毛细血管床。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有家族性和散发性,其中家族性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已知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致病基因主要有三种:KRIT1/CCM1,MGC4607/CCM2,PDCD10/CCM3。CCM基因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来影响正常血管生成。CCM1基因编码KRIT1蛋白,定位于内皮细胞-细胞紧密连接。CCM2基因编码MGC4607蛋白,参与血管腔形成及在形成CCM信号复合物时起关键作用。CCM3基因编码PDCD10蛋白,影响细胞连接、血管生成、凋亡。在血管生成中,促进血管生长因子与抑制血管生长因子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内皮细胞是否激活,促进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多于抑制血管生长因子时,内皮细胞被激活,启动血管生成。VEGF作为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受体调控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从而影响血管发育,在正常血管中很少表达,病理状态高表达。CCM基因突变致KRIT1、MGC4607、PDCD10蛋白结构功能异常或VEGF异常表达都会使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新生血管自身调节能力下降,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血液从管壁内渗出形成颅内出血。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颅内出血、反复发作性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其中颅内出血是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手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畸形最有效方式,但是对于病情复杂且手术风险高的患者,需要我们去研究发现一种可以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药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进步,对海绵状血管畸形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CCM基因突变所致的CCM基因功能丧失,CCM基因组突变频率分别是CCM1为40%,CCM2为20%和CCM3为40%,关于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研究少有报道,CCM基因编码产物与VEGF表达的关系也罕有报道。此次研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测定CCM基因编码产物KRIT1、MGC4607、PDCD10及VEGF在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CM基因组和VEGF在脑海绵状畸形中阳性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7例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标本进行检测,观察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组织CCM基因编码产物KRIT1、MGC4607、PDCD10及VEGF表达情况,分析CCM基因组与VEGF在脑海绵状畸形阳性表达的互相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组织中CCM基因编码产物KRIT1、MGC4607、PDCD10及VEGF表达情况,KRIT1有11/37例(29.73%)表达为阳性,MGC4607有7/37例(18.92%)表达为阳性,PDCD10有9/37例(24.32%)表达为阳性,VEGF有18/37例(48.64%)表达为阳性,发现CCM1、CCM2表达为阳性病例绝大多数VEGF也表达为阳性。进而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组织中CCM基因组与VEGF的相关性,发现CCM1、CCM2与VEGF表达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随后通过对颅内出血、癫痫、病灶直径、病灶多发性与CCM基因组和VEGF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合并颅内出血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组织中CCM1、CCM2和VEGF表达高于未出血组,病灶直径>20mm组中CCM1和VEGF表达高于病灶直径≤20mm组,而癫痫和病灶多发性与CCM基因组和VEGF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分析颅内出血、癫痫、病灶直径相关性时发现,颅内出血与癫痫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病灶直径与颅内出血、癫痫无显著关联性(P>0.05)。结论:1.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中CCM基因组与VEGF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CCM1为29.73%,CCM2为18.92%,CCM3为24.32%,VEGF为48.64%;2.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中CCM1、CCM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3.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中CCM1、CCM2与VEGF互相作用可能和颅内出血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CCM1和VEGF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不断增大及病灶复发相关。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调度中的重要内容。准确快速地完成短期负荷预测能够让电力系统经济平隐地运行。因此,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短期负荷预测精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
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由于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所引起的感音性耳聋,是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NIHL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本原因在于耳蜗外毛
螺旋桨作为船舶的动力推进设备,其服役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和严苛,螺旋桨在服役期间不仅受到海水腐蚀和海生物污染,还需要经受严苛的冲刷腐蚀、空泡腐蚀和腐蚀疲劳,从而导致螺旋
水污染是国际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关注、研究如何去解决水污染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实地调查发现,工业生产是导致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而在这个过
土壤中水分和养分不仅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还是生育期中最为关键的可控指标。河南省作为玉米的主要产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农产品和粮食的重要生产地。然而,在夏玉米生育期
爬游深潜器是一种既能在深海中巡游,又能在海底爬行的混合型无人自主潜水器,兼具高效、大范围机动能力和精准定位能力。作为一种新型潜器,其快速性、操纵性等水动力性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不同于传统水滴型航行器,爬游深潜器外形复杂,巡游时多腿位姿会改变流场和重心,影响整体受力和运动特性,给其不同位姿下的水动力性能和稳定性规律的研究带来挑战。针对爬游深潜器在巡游中的三种典型位姿(纵向伸展位姿、横向伸展位姿和
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人们将目标逐渐转向更为安全的生物农药。而微生物来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合子基因组发生全基因组范围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开启胚胎发育全能性的基因表达模式,该过程是发育事件最为集中的时期,是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哺乳动物体内转座子元件,是一类具有自主转座功能的序列,经过长期的进化成为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数量庞大的重复序列。传统观点认为这些转座子元件属于基因序列的垃圾区。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座子元件对基因表达调控有重要作用,特定的转座元件在早
目的:本研究旨在掌握某高校机房环境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简称MRSA)污染的流行特征及其持续污染情况,评估环境MRSA污染对人群的潜在威胁;掌握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营养价值极高,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干旱一直是制约紫花苜蓿生长的重要因素,根瘤菌与苜蓿共生抗旱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实。钙、钾肥的施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视钙、钾肥的使用对增强土壤的稳产能力,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钙、钾肥的施加量对苜蓿与根瘤菌共生与否的抗旱效果目前还没有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施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