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各脱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ongmi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司各脱构造了古代和中世纪最为系统、详尽的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在西方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的自然神学传统中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这一方面源于司各脱对前人理论的综合,主要是伊本·西那关于必然存在和形而上学作用因的理论、安瑟尔谟的存在论证明和根特的亨利所总结的证明的途径和结构;一方面也由于司各脱自身思想的原创性,他以一个全新的关于存在的单义性的形而上学支撑了整个论证过程。并且这一证明也是顺应时代要求、从关于上帝意志自由的教义出发对上帝以及世界的本性的说明和揭示。
  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司各脱的思想较难简单地用奥古斯丁主义或亚里士多德主义来归类。要理解司各脱,必须深入其思想和时代的深处。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上帝证明的准备阶段,包括自然理智超自然认识的可能性、上帝证明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在理论层次上更根本的存在的单义性和样态区分。第二部分逐章逐节分析司各脱的论证,展示其理论旨趣和预设,重点是第一作用因现实存在的部分。第三部分继续深化,揭示论证中出现的困难及其原因,并对之做出可能的辩护;把与上帝证明相关联的诸多理论,如模态、原因等在司各脱存在论的背景中统一地呈现。尤其对比了伊本·西那的上帝观,最终指出,司各脱的证明从起点到终点都是在超越的即可能性的层次上进行的,它无关于实存的世界。即该证明是由上帝理智活动的结果而非意志作用的产物出发进行回溯的,而在这超越的层次中,上帝处于等级序列的最高点,他的本质体现出必然存在的样态。
其他文献
“科学无禁区”本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但是随着高科技发展,这个曾经学术界的共识也成为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生命科学技术作为最重要的科技领域之一,可以说,在一定的限度内,对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推动作用是有目共睹、无容置疑的事实。人类在享受生命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对生命科学技术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样充满了担忧,新的生命
学位
论文试图从上述三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和合理性方面,阐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和可存在的问题。首先,根据现代语言学理论,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因此,以欧阳建代表的“言尽意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容易造成符号崇拜论、人们拘泥于文章字句的缺陷;其次,由于内部语言的存在,荀粲的“言不尽意”的观点也有其令人信服的成份,却易导致人们忽略经典,空谈天道心性,后期禅宗和阳明后学即是明证;王弼的言意观不同于欧阳建和荀粲
学位
莎士比亚是马克思最喜爱的作家,而马克思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运用比比皆是。本论文以货币为基本考察对象,先分析马克思的“货币”概念,并比较分析莎士比亚戏剧——《雅典的泰门》和《威尼斯商人》,与“货币”相关的系列问题,试图呈现马克思与莎士比亚的共同的思想图景。最后,笔者试图说明成熟马克思以历史评价优先的视角,以及在此转向中马克思所阐发的“货币制度”的历史必然。马克思通过对莎士比亚的引用,如泰门和夏洛克,与莎
学位
公共性与私人性话语的兴起,是从理论上对当代社会不断凸显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问题的积极回应。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人、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依赖加强,全球范围内诸如公共活动、公共需要、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公共性事务日趋增多;另一方面,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恐怖活动、公共安全等公共性问题也更加突出,并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在资源十分有限、竞争日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正在逐渐进入消费社会,与此相适应的,是人们在消费伦理价值观取向上的转变。怎样使得消费伦理观念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新的历史时期的道德建设所赋予历史任务。  本论文首先对消费和消费伦理进行概念
学位
禅宗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自印度传入佛教和我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所形成的一门佛家宗派,由菩提达摩作为东土祖师传入,由禅宗六祖惠能发扬光大。禅宗之禅,又称为禅那,为梵语Dhyana的音译,意为冥想,汉译为定、静虑、思惟修。禅宗美学自身有着光芒四射的亮点,它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想,充实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  第一章阐述了以《坛经》为主要研究对象中自性自度、无相无住无念等名词,从禅宗概念的本义出发,结合
学位
自弗雷格提出意义和指称的区分之后,认为指称是连接语言表达和外部世界的观点被广泛接受,此后的哲学家在讨论指称问题时都着重研究指称用以实现连接语言表达和外部世界的方式,即回答“指称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美国哲学家齐硕姆也对这一问题做过深入研究,他认为以往的指称理论都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的困难:第一,词项是如何获得意义和指称的;第二,如何区分两种自我陈述语句之间的异同。齐硕姆认为产生上述困难的原因在于使
学位
如果一幅绘画作品再现了某些事物,那么就存在一个关于这幅绘画的视觉经验,其确定了“这幅画再现某物”这件事情,并使拥有这一经验的观赏者把眼前的事物(绘画)与不在眼前的事物(再现的对象)联系起来。作为广泛的知觉类别中的一种,这种视觉经验是多样的,并且很难被定义,因为其对于观赏者来说是开放的,人们可以依靠不同的信息、知识、信念来运用这一经验感知绘画:你可以看到作品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或场景之间的相似性,甚至
学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快速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此不少学者选取了一些工业技术创新案例对科技创新所涉及到的诸多要素进行了探讨,但对农业技术创新案例的重视不够。作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如果不能切实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那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必将会受到影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创新,为中国乃至世
学位
逻辑全能问题伴随着认知逻辑的发展而产生,它的存在使得认知主体具有极端理想化的性质。本质上,逻辑全能的性质就是认知主体认知其已有知识的所有逻辑后承。然而对于一个实际的认知主体,无论是个人主体、集体主体还是人工智能主体,这显然都是过强的性质,因此它也成为认知逻辑的一个重要缺陷。本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来探析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知识与信念,这两个概念在认知逻辑中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解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