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棒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硝酸盐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的污水渗流、工业化学物质的下渗以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都是导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研发高效经济的地下水硝酸盐去除技术,对于缓解地下水污染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凹凸棒原土进行提纯与酸化处理,通过表征与对比试验,筛选出提纯处理的凹凸棒土(ATP)为负载材料,并探究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去除硝酸盐的影响及吸附行为。基于选定的提纯处理凹凸棒土的基础上,实验室采用液相还原法将ATP负载于纳米零价铁(n ZVI),制备出复合材料(ATP-n ZVI)用于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去除。通过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进行材料表征分析。并进行批实验探讨了ATP与n ZVI质量比、复合材料投加量、初始硝酸盐浓度、初始p H、反应温度、共存阴离子等多种不同环境因素对硝酸盐去除率与氮气选择性。最后将ATP-n ZVI作为可渗透反应墙(PRB)的填充材料,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凹凸棒土的筛选与硝酸盐的去除研究。不同处理方式下,酸改性比提纯处理的凹凸棒土去除杂质效果更好,对硝酸盐的去除率高1.53%。初始溶液p H的减小和投加浓度的升高,均有利于ATP对硝酸盐去除率的提高。硝酸盐浓度越大,ATP对硝酸盐溶液的脱硝量越大。根据动力学方程拟合可知,ATP对于硝酸盐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作用主要为化学吸附。(2)ATP-n ZVI去除硝酸盐的影响因素与反应机制探究。通过SEM和XRD证实了ATP已成功负载到n ZVI中,XRD表明反应后的材料中出现铁的氧化物衍射峰,XPS也表明铁的价态发生了变化。当ATP与n ZVI的质量比为1:1,投加量为1.5g/L时为最佳材料质量比与投加浓度。不同材料去除率由大到小分别为ATP-n ZVI>n ZVI>铁粉>ATP。初始溶液p H的降低,有利于去除率与反应速率的提高,当p H为中性时,氮气选择性最高,为42.74%。不同初始硝酸盐浓度与投加浓度对硝酸盐的去除率有相同的趋势,随着Fe/N比的增大而提高,而N2选择性则随着Fe/N比增大而降低。不同共存阴离子对硝酸盐的抑制作用顺序为PO43->CO32->SO42->Cl-,PO43-的存在使得去除率急速下降到15.23%。在机制探究中发现,亚硝酸盐仅为中间产物,氨氮和氮气为反应后的主要产物。反应过程中的p H从7.0升高到9.0左右,表明溶液中H+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大量氢氧化物,导致p H值快速升高,ORP从43mv下降至-110mv,也说明了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Fe(Ⅱ)的产生及氧的消耗。(3)ATP-n ZVI填充PRB的可行性探究。在模拟PRB动态实验中,与其它装填材料相比,ATP-n ZVI去除率与长效性最高,在六天内保持在62.59%~76.32%,第六天依然能达到出水标准要求。酸性条件的去除率与长效性均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硝酸盐浓度越低则去除率越高,20 mg/L浓度硝酸盐在p H=5的条件下六天内去除率保持在73.46%~84.76%,而处理60 mg/L的硝酸盐效果并不理想。不同装填方式的去除率仅在前期有影响,六天后去除率差异不大。流速越小,越有利于硝酸盐的去除。本课题基于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的ATP来负载n ZVI,探究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性能与反应机制。结果表明,ATP-n ZVI有潜力被开发为直接修复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合适材料。
其他文献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因高强度土地开发而无法修建源头式海绵设施时,通常会通过在河道两岸的水岸区域修建雨水塘、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末端式海绵设施进行兜底,以满足径流控制目标。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水岸区域地形坡度陡,且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多以消落带形式存在,使得水岸消落带上修建的末端式海绵设施在淹水期可能存在因受淹而释放污染物现象。因此,本文以重庆市常用的梯级生物滞留系统(SBRS)为研究对象,
学位
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多元交叉,没有统一规划,流通效率较低、商品难以溯源。许多生鲜供应商为提高销量甚至谎报生鲜产品新鲜度,导致零售商的库存量增加,严重损害了零售商的利益。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金融、物流、工业等多领域多场景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农产品或食品溯源是运用区块链技术较多的一个领域。基于上述背景,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生鲜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提升生鲜供应链相关决策者定价以及推
学位
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城市雨洪灾害,我国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大量低影响开发(LID)设施被用于工程实践。随着运行时间延长,LID设施的渗透、净化能力可能会降低。目前,国内LID设施大多参照国外经验数据进行设计,其雨水控制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通过考察重庆国博中心片区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典型LID设施的进出水特征,分析雨水径流污染物对绿色设施运行效能的影响;并运用Inf
学位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复杂,滑坡灾害多发,含软弱土层的边坡由于软弱层的特殊性,在受到外界扰动时更易发生破坏,破坏情况复杂,对此类边坡的支护还需深入研究,抗滑桩是一种边坡常用的支挡结构,其布设形式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针对含软弱土层边坡失稳机理不明确和抗滑桩支护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使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含软弱土层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基于带连系梁拱型抗滑桩整体性好变形能
学位
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促使各国制定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无不重视创新驱动和绿色引领,同时,随着“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宣贯、普及和推广,社会公众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企业在实现绿色创新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为降低绿色产品的研发成本与周期,通常会选择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科研院所、政府以及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协同创新,以整合纵横向外部创新资源,降低绿色产品研发与上市风险,并获得相关政策支持与政府
学位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新时代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其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长江黄金水道作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先行官,而长江经济带内各港口城市的航运服务能力影响着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开展航运服务能力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对于通过提升长江经济带航运
学位
在城市道路建设改造以及日常的交通管理过程中,通常采用增加城市道路供给的手段来缓解交通问题。但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远远超过城市的道路供给能力,这种建设管理思路愈发收效甚微,甚至有时起到反作用。本文的研究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思路,将“有限供给”理念融入城市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之中,以期填补传统建设和管理方式的不足。本文主要针对“有限供给”理念在城市道路改造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首先
学位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等目标,提升路面技术的绿色、耐久、安全、经济性成为了当前道路工程的研究热点。当前,一些学者将目光放在高分子聚合物上,提出用聚氨酯混合料代替常用的路面材料。基于此,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养护环境(40℃/100%湿度、30℃
学位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其整车市场需求规模巨大,发展潜力较高。本文主要运用SCP范式,从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虽然市场规模巨大,但仍然存在着部分行业技术集中化程度过高、产品布局差异化不明显、市场绩效偏低、监管不到位等现象,这极大地制约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应适度监管,平台应主打差异化
期刊
自动驾驶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轨迹预测和路径规划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重要技术,旨在根据当前人车路环境预测下一时域的行驶状态,并基于风险评估求解出最优路径方案。考虑到人车路等强耦合工况制约自动驾驶汽车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交互行为,设计基于交通场景的轨迹预测和路径规划方案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本文以轨迹预测和路径规划为主题,提出一种基于交互式预测的路径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