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长之批评中的“浪漫”概念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en88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者们认为,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极具个人风格与特色的批评家。而笔者认为,“浪漫”是构成这种风格与特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概念,也是李长之本人在其批评中所反复提及的一个词汇。本文便是围绕李长之批评中的“浪漫”展开论述的。  “浪漫—写实”的二元分立模式构成了李长之的基本思维方式,被他用来区分与评价人类社会的各种思潮与运动。其中浪漫侧重于人以及人的情感,而写实侧重人的理智以及人以外的客观环境。在价值取向上,李长之是崇尚浪漫而轻视写实的,古典则被他视为是浪漫的附庸。浪漫的价值取向反映在他的文学批评方面便是“感情的批评主义”。通过“感情的批评主义”,李长之将感情视为文学的根本因素与最高原则。感情使文学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也是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尺度。批评家对于文学作品的批评应该从情感体验出发,批评文字的写作也应该具有艺术性。在文化批评中,李长之同样坚持以情感为核心。“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过分突出理智而被他讥为“清浅”。他心目中的文艺复兴是充满深厚感情的浪漫精神的复兴。  李长之的传记批评是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结合物。通过传记批评,他将自己所心仪的浪漫精神以人格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人物分别是孔子、屈原、李白、司马迁,他们的人格与生命各自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浪漫精神的内涵,其中孔子与屈原的浪漫主要体现为对于理想的追求与守护,李白的浪漫主要体现为强烈的生命力以及对于人间的浓厚眷恋,司马迁的浪漫主要体现为他作为一个历史书写者所具有的深挚的同情心与正义感。  李长之推崇浪漫,是以提升人的尊严与价值为鹄的的,其实质是推崇人本主义,其直接的思想来源是追求“完人”的德国古典精神。同时,他尝试吸收、借鉴德国古典精神以完成对于民族文化的重建。他对于中华先贤思想、人格的解读深受德国古典精神的影响与启发。当然,他的性格对于他思想的形成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使他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更偏重情感,在浪漫与古典之间更偏爱浪漫。
其他文献
形式动词是一个有争议的动词次范畴,关于形式动词的定义、分类标准及范围,各家有不同的看法。之所以产生争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词类本身是一种模糊范畴,尤其是汉语,类和类之
学位
该文旨在从精神分析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联系出发,剖析精神分析学与性爱文学的内在关系,探讨精神分析学与性爱文学的内在关系,探讨精神分析学对中 现代性爱文学的发生、演讲过程
铁凝作为一个极具个人魅力和思想魅力的作家,她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铁凝在生活中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她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人文关怀。对于铁凝,可以从很多
卢梭的《新爱洛伊丝》是他以文学形式探索其社会理论的一次尝试,在这部书信体小说中,卢梭所追寻的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尘世的幸福是否可能。这一问题意识,最集中地体现在女主
许慎世称“五经无双”,经学和《说文》之间具有密切的渊源,为之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文化背景和思想来源。首先,经过两汉经学家整理、解释的儒家经典中的语言事实,为《说文
该文着重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胡、陈等人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战斗团体,各位同人的主张相互印证,共同提高;同时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两个层面上发表自己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胡风居于一个关键性的地位,不论是从他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还是从他所坚持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来看,胡风文学思想与理论都直接反映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与
本文比较研究的对象为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情人》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汉语译本。杜拉斯是法国“新小说”流派的代表人之一,其作品中展现的诗化的语言风格和言语魅
为了促进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界同行的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用间的合作,更好的适应我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发展需要,“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In or
2011年9月15日至16日,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受表彰的代表、出现会议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