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动研究——基于马克思利益共同体视角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全球发展战略方面的创新,它不仅有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沿线国家的整体发展。以国际区域合作为突破口,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是利益共同体,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利益共同体思想。本文基于马克思利益共同体这一视角,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动机制进行政治经济学探析,一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经济联动、互利共赢建言献策。论文首先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出发,对马克思利益共同体思想进行溯源与梳理。基于马克思利益共同体思想,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及内涵,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济联动的前提条件与核心内容;并对“一带一路”国家间经济联动现状进行了实证评价;从动力、传导、保障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联动的实现机制。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认为共同利益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主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导向是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构成共同体的基础,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所有共同体的本质都是利益共同体,利益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是建立和稳定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国家是利益协调的产物,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交流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客观基础。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的利益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拓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共同利益不仅超越了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利益,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地基。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国家间经济联动的行动指南。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经济利益为基础,以市场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引领和推进沿线国家实现经济联动。第三,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动,重中之重在于跨区域的生产要素自由有序流动,高效的资源配置和深度融合市场。为此,需要突破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匮乏的硬约束和贸易壁垒、政策脱节、地区国家之间互相存疑的软约束,沿线国家间经济联动的前提条件是基础设施联通、金融资本合作、贸易投资畅通、政策规则对接以及民众心意相通。中国与沿线其他国家经济联动的核心是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价值链。第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联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互利共赢为实现经济联动提供内在动力;投资贸易与产业合作为实现经济联动提供要素传导;制度健全、政治稳定和风险防控为实现经济联动提供环境保障和风险保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经济联动的实现机制。
其他文献
碳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问题深刻影响着人类世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加之国内需求增长,产品生产大幅上升,导致能源消耗迅速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急速增长。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也是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当前,中国已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未来需要持续推动碳减排;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摆脱贫困不久,国家需要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因此,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碳排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风险挑战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进行创新活动必须有稳定持续的资金保障,因此分析信贷期限结构对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出发分析验证信贷期限结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首先,本文梳理了关于信贷期限结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创新
学位
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业务主战场。因此,如何将金融科技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场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把握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意义重大。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风控模型,拓展产品服务;政府加强创新金融引导精准施策,建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专项扶持基金。
期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成效显著,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得到了满足。进入21世纪,农业发展出现了滞后现象,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变得至关重要。近年来,党中央在注重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同时关注农民的生活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少等问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对农民自身的影响和对我国整体
学位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增长态势良好,实体行业则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压力。由于实体投资的收益率低于金融领域投资的收益率,部分企业已经出现“脱实向虚”现象,这不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如果企业金融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将对投资主业发展的资金产生挤出效应,不仅侵蚀制造业企业主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债务约束作为企业治理自身发展
学位
针对财政压力下刺激消费的资金来源问题,本文根据转移支付的拉弗曲线,认为政府可以将部分财政收入以消费券的形式补贴居民消费,通过合理设计消费券的杠杆,确定消费券中政府补贴和居民支付的合理比例,能够使得新增税收完全弥补政府先前的转移支付,从而既刺激了消费,又保证了财政收入。本文通过对这一假说的阐述,构建了消费券最低杠杆的估算模型,并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消费券中应设置的最低杠杆。研究发现,当消费券
期刊
为了避免在复习课上单纯的“炒冷饭”,帮助学生突破初中几何综合问题,提高复习课的学习效率,通过对“一图一题一课”的初中几何复习课例实践探究,得到“一图一题一课”的高效教学策略是: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系统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类比迁移,发展学生“四能”;通过构建模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期刊
一个地区工业资本回报率的水平对于吸引更多工业资本流入,推动地区更好地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城市群城市工业资本回报率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借助中国19个城市群216个城市的规模以上工业数据,首先对中国2000-2019年间的工业资本回报率进行细致测算,并从时序和空
学位
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下,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向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转变,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方向也在不断更新。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输送大量专门人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人力资本流动不仅实现了大学向社会进行高等教育知识转移,同时加强了人力资本在空间上的流动与配置,体现为人力资本集聚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9年35个
学位
当前,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产业主要存在两个转移方向:第一是向国外进行转移,第二是向国内的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甘肃省是中西部地区中资源较为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的省份,其制造业已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同时,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相互关联性强,产业集聚是最活跃的空间组织形态,同时也是最易形成环境污染的空间载体,因而关于甘肃省产业集聚与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对甘肃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