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颂诗的图形——背景动态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诗学是认知科学在文学阅读中的应用,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更加关注文学阅读和普遍认知之间的基本关系。因此认知诗学中的理论模式能更充分地对文学的语言及其功能进行阐释。作为认知诗学中的基本认知模型之一,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主要源自于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该理论在分析介词、时间状语从句、倒装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较高的可靠性。在语篇,尤其是文学语篇的分析中主要以图形-背景的静态分析为主。而近年Stockwell(2009b)最新提出的动态的图形-背景理论认为,图形和背景不是一对静态的、对立的两极概念,而是处于一个不断相互转换的动态过程中。该理论在描述文学阅读中的图形-背景关系的同时,更注重动态的图形-背景关系对文学意义生成的作用。运用该理论对诗歌进行分析,不仅能挖掘其中的文学审美意义,而且能从认知层面解释文本意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是如何产生和获得的。济慈(1795-1821)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虽然国内外对他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但他在认知诗学这一领域中的研究鲜有涉及。基于以上观察,本文选取了济慈的三首颂诗《希腊古瓮颂》、《忧郁颂》和《秋颂》作为分析文本,以Stockwell的动态图形-背景理论为框架,以文本特征为基础,立足于读者的认知过程,旨在挖掘济慈颂诗中图形-背景的关系及其变化在诗歌主题形成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希腊古瓮颂》最显著的文本特征是否定和以静显动的创作技巧。在现实世界被否定的同时,想象世界的永恒得以突显。在想象的世界里,古瓮的美是流动的,永恒的,这和现实世界中沉默静止的实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些强烈的对比中,想象世界中古瓮永恒的美作为一种能被感受到的存在得到了肯定,升华了诗歌的主题。在《忧郁颂》中,无论是空间还是亮度的变化,都打破了读者对忧郁的定义和期待。在这里,忧郁不再是痛苦和黑暗的代名词,而是和快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阅读中,读者跟随诗人的笔触,可以一同感悟欢乐的忧郁。《秋颂》中读者持续不断的注意力是通过注意力变焦和秋天独有的音响来实现的。在注意焦点被拉近的过程中,诗人把秋天的美景由远及近一一向读者推进,为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在诗歌最后一节,诗人着力刻画的静被秋天独有的声音所代替。声音在调动读者注意力的同时,突显了秋之赞歌。本文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对这三首颂诗的主题和美学意义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它能够从认知层面解释诗歌主题以及审美在读者阅读中形成和获得的动态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对语言形式进行描写。
其他文献
每年三月中国两会期间召开的政府记者招待会,通过一问一答的直接交流方式,为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提供了良机。优秀的交替传译为记者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重要保证。不过
目的探讨尿中2-萘酚作为焦炉工多环芳烃接触水平生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某市钢铁炼焦制气厂109名工人和50名本厂机关工作人员为对象,收集周末班后尿20 ml,用改良的碱解
转化问题学生的先决条件是全面、多方位地了解问题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寻求相应的办法。发现"闪光点",扬其长去其短。坚持耐心教育,齐抓共管,启发自觉。创造良好的集
期刊
培育具有当代工匠精神的大学生,是全面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钢琴技能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学生提升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等综合知识水平的重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六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应剑桥大学邀请所作的一系列讲座的演讲集。其中,于1924年出版的小说《印
数学是一切理工学科的基础,高中作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数学教育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并且要
通过对某机场强夯试验加固效果的分析 ,认为在上海软土地区设置强夯垫层并对沟河浜进行清淤填土 ,强夯后能形成厚达 7m较均匀密实的硬壳层 ,表层地基土由特低~低强度类型变为
新课改要求从注重学生的成绩转变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从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从单一主体的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换。化学教学顺应新课改的趋势,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