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报道中的负面新闻——以“7·23”动车事故的报道为例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a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面新闻是中国语境下的一种特殊产物。受“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原则的影响,我国负面新闻的报道一直备受诟病。尤其是在对外报道领域,负面新闻的报道不当,影响的不仅仅是媒体的公信力,更是中国的国家形象。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大,新闻理念的进步,加之新媒体对新闻报道格局的冲击,负面新闻的对外报道也在逐渐发生着演变。  本文梳理了我国负面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日报网站和新华网英文版对“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以展现现阶段中国负面新闻对外报道的情况。  笔者发现,无论是在报道的开放程度还是具体的报道手法上,动车报道相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体现在对时效性、客观性、人文关怀的重视等方面。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新华网对于领导人的报道过多导致官方色彩浓厚、平衡报道方面仍然有待改进,中国日报网站对新华网稿件的倚重过深等等。同时,作者也探讨了新媒体环境对负面新闻对外报道的影响。新的传播环境要求对负面新闻抱持一种全新的认识。  最后,笔者提出了对外报道负面新闻的四点参考意见:1)第一时间,真实报道;2)公众立场,平衡报道;3)加强评论,深度报道;4)加强互动,平等对话。
其他文献
期刊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急剧的变化。人们在欢呼互联网开放、平等、无中心的巨大魅力的同时,也察觉到了一些隐忧,互联网是否如同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成为社会经济
2009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应用。截至2011年12月,新浪微博的用户已经接近3亿。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社会生活、获
在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向每一个国家汹涌袭来。越来越清晰的“地球村”概念,使国际社会公众把对国家形象的重视、塑造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无比珍贵
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是甘蔗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同时也是潜在的能源草植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合理利用该资源的前提。本研究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
生态建筑的着眼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有益健康的建成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小环境;二是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由清华大学主持设计的生态农宅,是中
自1983年戴维森提出“第三人效果”假说之后,该理论就成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热点之一,各国学者从道德、文化、传播学、法律、心理学等领域纷纷对此假说进行了研究,而我国对
2009年11月27日,上海三一科技研制的SCC9000型履带起重机顺利完成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核岛穹顶的吊装任务。当天下午13点18分,现场吊装总指挥手中的 On November
在大连,有这样一家企业一阿尔滨集团公司,他们十年五获“鲁班奖”,位居东北地区建筑企业之首.在塑造精品的同时,他们还以爱心和行动回馈社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他们的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