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隐性知识作为知识的源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6年1月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号召,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而作为知识创新的基地和创新型人才摇篮的研究型大学更是身肩重任。我国研究型大学对隐性知识有效管理,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知识总量,还可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本文从隐性知识的相关概念入手。基于隐性知识的不可言说性和创新性,它主要是通过“师传徒受”这样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获得。因此,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主要是为其能够顺利地在目标人群中实现扩散、转化和共享,创造一种民主、和谐、无碍的组织交流环境。在这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改进隐性知识管理具有启鉴意义。研究型大学是知识汇聚的圣地,隐性知识是研究型大学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的内涵、作用的研究基础上,拟出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转化的机制及其模型,包括隐性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外化、知识的融合、知识内化四个阶段。其中,隐性知识社会化阶段是知识创新的起点,而知识内化阶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所在。本文还以此模型为基础,总结了国外一流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经验。根据上述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型,本文以调查问卷方式对研究型大学个体隐性知识相关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在隐性知识管理的三个转化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认为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个体的认识不足、不信任感和垄断心理,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校内外相关制度与措施。针对阻碍我国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相关因素,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思维视角提出了一些反思建议:一、培育质疑、批判的精神质疑、批判的非理性思维方式是隐性知识产生的火花,因此,在研究型大学当中,首先,要优化师生关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主要是在师生间形成定期非正式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老师的隐性知识。另外,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兴趣和反思意识。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的热情,在知行统一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隐性知识。其次,鼓励求真至善、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拥有自主、批判的求真精神,才能够走出知识创新的第一步。二、营造知识共享的良好学术环境平等对话与合作交流的人文环境是隐性知识无障碍交流的必备条件。广博的思想能够激发多元的思维,而良好人文环境熏陶正是孕育新学术思想的土壤。而研究型大学所有成员只有平等、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中,才能够广开言路、汇聚智慧,使隐性知识发生碰撞,产生新的发现。三、构建知识传递的多元化沟通网络去除权威、尊重差异的多元方法论就是指要建立隐性知识全方位转化的网络体系。利用非正式交流学习的各种学术社团组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隐性知识共享网络系统和广泛的知识联盟,来建立全方位、无差异的隐性知识转化的网络渠道。四、建立激发全员创造性的管理模式弘扬独创精神是激发和碰撞隐性知识的精髓所在。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人人都有创造性,激活人们创造思维的激情”为启示,建立知识共享的学习型组织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研究型大学所有成员都形成创新的意识,使创新成为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习惯。
其他文献
在当前现有的各类工程项目中,水泥材料仍然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建材类型。然而实质上,水泥原材本身体现为复杂特性,而与之有关的物理力学性能也体现为较多层次。通过开展比对试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描写了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所发生的犯罪、情欲、悔过和社会镇压。霍桑探索了公众面孔和个人自我的不同 ,内心的激情和社会传统的不相容。早期的清教
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很快,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与趋向也很大的变化。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都面临同样的情况。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是作为独生子的学生们进入大学以后人际关系扩大的重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的情节叙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农村女性形象:理智早熟、工于心计的女强人玉米;漂亮聪明、要强风流的小妖女玉秀;聪颖娇媚
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液压油缸行业实现了快速的成长。液压油缸的装配环节是整个油缸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至今对其的研究较少。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在分析液压油缸装配
伟大的斗争创造了伟大的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闽西红土地上坚持了二十三年的革命斗争,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培育、形成了闽西红土地精神。中共中央、国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在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孤独症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
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为了保持和扩大国家竞争力,各国都把教育置于异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教育的长远发展,更多依托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作为“
<正>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效果与胫骨前方不稳定的改善、股四头肌力的恢复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用自体同侧带骨髌韧带重建ACL术后肌力的恢复过程,并讨论影响肌力恢复
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探究式学习被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引入到教学当中。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弹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