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堆石坝地震损伤演化-破坏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简称面板坝)具有整体断面小、施工进度快和复杂地形适应性好等显著优点,深受坝工界青睐,已成为高坝建设的首选坝型。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批世界级高坝大库正紧锣密鼓地规划筹建,如古水、拉哇、大石峡、茨哈峡等。但这些高坝地处我国西部强震区,设防烈度高(不低于8度)。大坝建成后将长期运行(甚至超百年),服役期遭遇强震的概率较高,存在强震破损风险。此类高坝投资巨大,并担负着地区发电、防洪、灌溉等重要任务,一旦失事,不仅将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且由于巨量库水的突然下泄,将对下游地区造成难以估量的次生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开展高面板坝抗震研究,准确把握其运营期安全性态至关重要。面板坝是相互作用明显的复杂跨尺度体系,局部关键部件防渗体尺寸很小(面板、防渗墙等厚度仅为米级),与大坝整体尺度相差上千倍(300m级高坝,坝基长度达千米级),使得关键结构破坏精细模拟和大坝整体响应高效分析之间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当前面板坝三维分析仍主要采用较为简化的粗糙网格,难以精准地捕捉防渗体动力响应特性,不利于准确地对高坝进行安全评估。另一方面,混凝土是一种准脆性材料,强震可能诱发面板结构局部损伤开裂,目前常用的弹性模型无法描述破坏过程中材料的刚度退化、应变软化等破坏特性,难以合理真实地评价面板的抗震性能。此外,强震下坝顶区将发生大变形、非连续的局部破坏(如堆石料的松动、坍塌、滑移、块石滚落,防浪墙滑移、倾斜,面板脱空等),传统的基于小变形假定的经典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元方法难以准确地再现此类破坏过程。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高面板坝数值分析方法。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上述难点,本文首先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非点对点分析方法,为面板地震损伤开裂的精细化分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随后引入并发展了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和内聚力模型,建立了面板坝精细化损伤开裂演化分析方法,并研究了面板的地震破坏机理、破坏模式和演化规律,据此提出了面板抗震措施,并验证和量化了效果。最后自主研发了离散元-有限元耦合的面板坝动力破坏分析程序,开展了地震作用下面板坝动力响应分析,直观再现了坝顶区(坝顶及下游坡上部)的地震初始破坏模式和演化规律,验证并量化了抗震措施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概述如下:(1)在接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Guyan缩减法构造了一种具有非对应节点的界面单元,实现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非点对点分析。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可明显降低单元数量,提高计算效率,为面板坝混凝土面板的精细化分析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2)发展并集成了可反映钢纤维特性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可较好的模拟不同钢纤维含量的混凝土特性。联合堆石料、接触面的广义塑性模型和非点对点分析方法开展了面板坝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板的地震损伤演化精细分析,提出了局部置换钢纤维混凝土的面板抗震措施,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措施效果进行了验证和量化。(3)将混凝土内聚力模型的应用领域扩展至面板坝工程,建立了显式框架下的面板坝全弹塑性精细化三维开裂分析方法,并开展了三维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地震开裂演化分析,揭示了面板的地震开裂机理和破坏规律,阐明了钢筋的作用机制,明确了面板的抗震薄弱区域,发展了直观定量的面板地震安全评价方法,克服了传统线弹性分析方法基于强度标准评价的局限性。(4)完全自主研发了 CPU多核并行和GPU加速的二维多边形离散元分析程序,联合设计编写的调用和信息交互接口一并封装为离散元类,集成到有限元平台GEODYNA,发展了基于离散元-有限元耦合的面板坝动力破坏分析程序,在同一个框架内实现了高效、多区域的界面耦合分析。(5)率先开展了地震作用下面板坝坝体破坏的离散元-有限元耦合分析,直观再现了坝顶区的破坏模式及演化规律,讨论了防浪墙类型的影响,验证并量化了抗震措施效果,解决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面板坝传统动力分析方法难以很好描述强震下坝顶区破坏的大变形、非连续的问题。
其他文献
二氧化锡(SnO2)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对空气和热稳定,不溶于水,难溶于酸碱,尤其是其折射率达到2.00,且本身为白色,是构筑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结构色材料的理想原料。但与其他无机氧化物一样,SnO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刚性结构导致脆性大、难以通过晶格参数的改变实现外界刺激响应,且非相干光散射作用的增强导致其结构色的颜色饱和度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聚苯乙烯(PS)微球蛋白石光子晶体为模板,在构建孔径
太阳能光伏和光热技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近年来,光伏光热(PVT)热泵技术取得了相比于其他太阳能利用技术更卓越的研究成果,该技术集成了光伏发电技术和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技术,其显著特点在于能够同时产生电力和热能,相比于其他常规太阳能能源系统形式,PVT热泵技术在制备热水、提升光伏发电效率以及实现高效率的多能联产联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众所周知,一方面,建筑能耗在社会总
电磁波吸收材料是防治电磁波辐射污染的关键材料。水泥是当今建筑行业应用最大宗的基础材料,研发新型高性能水泥基吸波材料对于解决室内电磁波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以及拓宽其应用频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仍然存在材料微波吸收性能低、吸波带宽窄、密度大等共性问题。吸收剂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是主导水泥基吸波材料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关键参数,而吸收剂的组成、结构、粒度
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率快、功率密度高和绿色安全等突出优点,在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节能减排等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前景。电极材料是电荷存储和电子传输载体,是决定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孔炭材料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比表面积高和孔道结构可调等优点,是商业化最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电极材料,但受限于储能机理,存在能量密度偏低问题,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大规模应用。如何通过比表面积调控、孔道结构设计和功能组分有效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财富和基础设施,当遭受地震、海啸等极端破坏的情形下,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供水管网系统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其遭受破坏丧失供水功能时,不仅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对于灾后重建及社会生产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供水管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城市灾害防御能力的重要反映,评估供水管网的脆弱性,发现脆弱部分,进而对脆弱部分进行改造,对
从钙钛矿作为光电材料所具有的光学和电学上的理化性质出发,分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自发明以来经历的研究历程。根据钙钛矿电池的基本结构,阐述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过程,异质结型PSC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成本控制等方面需要改善的问题,同时基于这些问题综述目前部分中国研究者对于PSC的研究。
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推动了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开发以生物质和CO2为原料合成化学品的工艺成为热点,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这些工艺路线存在产物收率低、生产成本高、反应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其工业化进程。通过概念设计和工艺模拟建立这些工艺路线的生产模型,检验其技术可行性,进而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探索其能源消耗、经济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识别发展过程
NAD+依赖的氧化还原酶具有高催化活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是制药工业、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领域生产手性化合物的研究及开发热点。基于序列和结构信息的理性设计以及定向进化,已成为酶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学位论文围绕酶催化循环过程描述:底物迁移和识别、催化反应和产物释放,开展理性设计苹果酸酶、丙氨酸脱氢酶和meso-2,3-丁二醇脱氢酶的研究工作,结果如下:(1)以苹果酸酶(EC 1.1.1.40)为对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沿海水域航运的发展,船舶与海上及近岸结构物间碰撞的风险日益增长。船舶碰撞不仅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还对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等造成严重危害。浮筒链式防撞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浮式防撞系统,既能保证被撞结构物的安全,同时兼具船舶友好性、水深和地基适应性强、构造简单方便等优势,极具应用前景。但浮式防撞系统提出的较晚,相关研究非常有限,尤其是关于其海上生存能力、拦防船舶机理、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