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维吾尔族的传统出行文化与变迁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十字路口上的喀什噶尔是9世纪以来的整个维吾尔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世代传承的文化。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的深化、西部大开发、喀什建成经济特区、老城区改造等战略的实施及至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使得新航路开辟以后封闭、固守的喀什维吾尔族社会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与市场贸易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对各民族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挑战。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出行文化上发生着显性或隐性的变迁。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被称为“高车”,由此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出行文化拥有漫长的历史,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喀什维吾尔族出行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对这些文化变迁事项的描述和对变迁深层原因的挖掘,以及对由变迁所带来的对喀什维吾尔族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探讨,成为当今维吾尔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最富时代感的研究课题。我国民族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过去的社会形态理论转向了各个民族具体的文化现象和现代化进程,涌现出了一批有关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成果,但有关维吾尔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稀少,缺乏较深入的调查和理论研究,关于维吾尔族出行文化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在对喀什维吾尔族聚居的喀什市老城区和喀什地区农村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思想,以文化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研究成果及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主体和客体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变迁现象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比较研究。重点放在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出行文化与其现代出行文化之比较之上。本文试图总结出维吾尔族出行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特点,并反思其得失及何以得失。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最新动态,以及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主要思路。最后对调查点选取做了解释。第二部分介绍维吾尔族出行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关于传统出行文化历史记载;传统出行路线和工具;传统出行特征和出行习俗出;行相关行业与文化表象。第三部分是出行文化的变迁与分析。主要内容为传统出行路线和工具的变迁;出行特征的变迁;传统出行特征和出行习俗出的变迁;传统出行文化变迁动因分析。
其他文献
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学员执政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既是党和国家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地区党校培训轮训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不可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以A幼儿园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与相互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同侪文化。这一最初的同侪文化中,童年的知识和实践逐渐被转化为进入成人世界所必须的知
农牧业是我国一大特征,对国民经济发挥着基础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城乡二元经济仍然明显,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还是非常大。本文以内蒙古农牧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休闲是生活中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利用方式以及因此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寡既与他们所在社会的生产活动时间相协调,也与该社会中的个体所从事
本文是关于彝族基督教本土化的研究。本文对一个有近百年基督教传教史的彝族村落——撒老坞进行田野调查,试图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聚焦于基督教与社会文化的关联,讨论基督教在滇北
大理的洞经音乐文化作为大理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以道教洞经科仪音乐为主体的大理多元音乐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经过几百年历史的发展,形成了“高雅、古朴、博大与包容”的特质。
人类社会生活中始终伴随着与灾难斗争的艰难历程。近年来全世界自然灾害频发,对于人类社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这迫切需要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加入,从人类的自身利益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