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K2靶向MTSS1调控结肠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肠癌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危害人类健康。虽然手术结合辅助治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但超过50%的转移性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率很高,寻找有效的抑制治疗策略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途径是癌症细胞生物学中最具特征的激酶级联之一,该信号通路在多种癌症的癌变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MEK与结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研究显示MTSS1抑制多种肿瘤的转移过程。本论文旨在讨论MEK激酶与MTSS1与之间的调控关系。目的明确MEK2对结肠癌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阐明MEK2通过靶向MTSS1蛋白调控结肠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机制,为临床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方法1.利用慢病毒质粒构建稳定低表达MEK1(sh MEK1)和MEK2(sh MEK2)的结肠癌HCT-116细胞系,使用Western Blotting(WB)实验检测稳定敲除细胞系中MEK1和MEK2的蛋白表达水平。2.细胞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sh MEK1、sh MEK2和MEK1/2抑制剂binimetinib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WB实验检测sh MEK1、sh MEK2和MEK1/2抑制剂binimetinib对结肠癌细胞中转移抑制蛋白MTSS1表达的影响。3.GEPIA 2.0数据库分析MEK1、MEK2与MTSS1之间的相关性。4.利用MTSS1 si RNA,通过细胞划痕和侵袭实验明确下调MTSS1对sh MEK2和binimetinib处理结肠癌RKO和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情况。5.利用稳定转染sh NC和sh MEK2的HCT-116细胞构建人源异种移植裸鼠结肠癌原位模型,HE(伊红-苏木素)染色肝脏组织,观察结肠癌肝转移情况;利用HCT-116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瘤模型,瘤内注射binimetinib,观察肿瘤生长情况,WB检测经binimetinib处理的肿瘤组织内MTSS1蛋白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内MTSS1的表达情况。6.免疫共沉淀检测MEK与MTSS1之间的关系;质谱分析MEK2对MTSS1修饰方式和修饰位点。结果1.WB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sh MEK1、sh MEK2结肠癌细胞中MEK1、MEK2表达水平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较,抑制MEK1、MEK2表达可以明显的下调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经过不同浓度的MEK1/2抑制剂binimetinib处理结肠癌细胞后,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明显抑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给予不同浓度的binimetinib处理结肠癌RKO、HCT-116、Lo Vo、SW480后,结肠癌细胞内MTSS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4.GEPIA 2.0数据库分析显示MEK2与MTSS1呈负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h MEK2可引起MTSS1蛋白的表达量增加,而sh MEK1不能引起MTSS1蛋白的表达量的改变。6.sh MEK2细胞和binimetinib处理结肠癌HCT-116细胞中,MTSS1 si RNA可以明显的增强结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侵袭的能力,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裸鼠结肠癌原位异种移植模型中,sh NC组裸鼠均发生了肝转移,sh MEK2组未发生肝转移,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裸鼠HCT-116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中,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予MEK1/2抑制剂binimetinib组MTSS1蛋白表达量上升。9.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MEK2蛋白可与MTSS1发生明显的结合。10.质谱分析结果提示MEK2可能磷酸化修饰MTSS1苏氨酸的595和603位点调控其细胞内表达。结论1.抑制MEK2可以明显的下调结肠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的能力。2.抑制MEK2通过上调细胞内MTSS1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3.MEK2通过磷酸化修饰MTSS1调控其表达。
其他文献
背景:术后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显著增加中风和死亡的风险。尽管人们对POAF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心脏手术后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生率亦未见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仍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发生术后心房颤动(POA
学位
常规油藏通常采取关井测压力恢复的方法进行试井,但致密油藏孔隙度小、基质渗透率低,若采取关井方式,所需时间极长,关井过程中压力和温度大幅变化导致相态分离、地层污染,严重干扰了数据的真实性,且关井后重新开井也遇到巨大困难。目前已有大量针对不关井试井的理论研究为可行性提供依据,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不关井试井的测试与反演方法还鲜有人提及。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现代试井分析技术开展了不关井试井方法的
学位
背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手术方式,该术式相较与外科开胸换瓣具有创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由于所用材质为生物瓣,限制了其使用年限。该术式为一些合并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提供了换瓣机会。自2010年葛均波院士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河南省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
学位
火山岩油藏分布广、储量丰,我国在新疆地区相继发现多个火山岩油藏,其勘探情况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火山岩储层内部天然裂缝发育,且裂缝分布情况复杂,衰竭式开发采收率低,目前油井产能的主控因素仍不明确,现场开发没有可供借鉴的理论,影响了火山岩油藏开发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火山岩储层特征,确定火山岩油藏产能的主控因素,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本文利用灰色关联、机器学习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火山岩油藏产能主控
学位
裂缝性致密油藏与常规油藏相比,其储层岩石致密,发育大量天然微裂缝,几乎没有自然产能,必须要实施水平井体积压裂措施才能实现工业化开采。体积压裂可以使天然裂缝与人工主裂缝相互沟通,形成复杂裂缝网络。复杂裂缝网络具有强应力敏感特性,导致致密油藏产能预测困难。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裂缝性致密油藏的产能数值模型,并对产能随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基于格林函数和叠加原理,通过油藏—裂缝—井筒
学位
晋45断块位于束鹿凹陷东部陡带的荆丘潜山隆起构造带上,油藏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储层连通性差,采用分段压裂改造水平井,并在各段进行多簇射孔以提高压裂效率。如何保证段内各簇均匀起裂扩展,并适度提高裂缝复杂程度,来增加改造控制体积,是晋45断块压裂改造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晋45断块的地质概况与油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充分认清储层基本地质情况。通过水平井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基于暂堵的多簇压裂可行
学位
背景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在于失控的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促炎/抗炎机制失衡,从而引起组织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遏制疾病进展的关键。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用于清除炎症介质逐渐得到重视。血液净
学位
玛南斜坡区二叠系乌尔禾组砾岩储层体积压裂裂缝形态复杂,支撑剂在裂缝中的运移铺置规律及压后导流能力变化尚不明确,严重影响压后效果评价。以往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光滑平直裂缝内支撑剂的运移及导流能力的进行研究,忽略裂缝的复杂迂曲性对支撑剂的运移及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针对玛南斜坡区二叠系乌尔禾组砾岩储层特殊的地质条件,研究砾岩储层压裂过程中砾石的存在对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的影响,及其对水力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为
学位
体积压裂是页岩油气增产的重要手段。影响页岩压裂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层理发育情况、储层地应力状态、页岩岩石脆塑性及储层各向异性。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相页岩的储层压裂上,对砂泥互层发育的陆相页岩储层借鉴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已有的储层的可压裂性评价参数局限于“脆性指数”,不能完全表征陆相页岩储层的可压性。本文将对脆性指数的计算方式进行进一步改进,并综合研究储层岩石脆性、力学强度及地层应力状态对可压性
学位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据最新文献数据报道,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的病例数约为906000例,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6位,每年死亡的病例数约为830000例,死亡率跃居第3位。其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类型,约占总病例数的75%-85%,故对HCC
学位